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中最为本质的内涵。上海浦东新区北蔡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群众“拥护、赞成、高兴、答应”为标准,自觉聚焦成心系群众的思想共识和实际行动,提出了一系列以“民意直通车”为目标导向的为民服务具体举措,取得了良好实效。
听民意解民愁的“110”
针对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社会管理新情况明显增多的情况,北蔡镇在2007年9月开通了24小时北蔡市民热线50910676,第一时间为民排忧解难,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当年就收到“来信来访量下降,为民服务主动性增强”的效果。2009年11月开通“家政便民服务”项目、2011年4月开通“心理咨询服务”项目、2012年7月开通“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根据民生“110”受理中存在的“多头反映、多头处理、合力不强、效率不高”问题,2007年起,又率先在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把“城市管理”拓展到“社会管理”。2008年,社会网格化管理获国家建设部“数字社区服务示范工程”称号。2012年11月,针对社会管理难度加大和群众对管理时效的期盼,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覆盖全镇23.71平方公里,统一指挥、分块负责、网格管理、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社会综合管理新格局。同年,镇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指挥中心,被评为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优秀街镇平台。
问计于民收实效
村居层面,北蔡镇建立了“六民六步法”协商决策机制。即通过“民主提事、民主议事、民主理事、民主决事、民主监事、民主评事”六个步骤,解决村居重大事项和涉及村居民利益的事项,落实情况纳入对村居班子年终“三测评”内容。
镇级层面,尊重民意集中民智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举措。如开展“我为北蔡献一策”全民大讨论活动3个多月收集、收到各类建议1100余条。再如对政府每年实事工程的确定,镇党委政府把政府实事工程项目的提出和确定交给全镇百姓和人大代表,从实事工程征集、汇总分类梳理、确定与否理由和反馈、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分工、镇人代会确定的形式,事先都有明确清晰的程序,以2014年政府实事工程为例,139项征集项目,拟列入的仅11项,由于民主充分,操作透明、工作到位,不仅较好地解决了需要和可能的矛盾,而且收到了实事未办已赢民心的良好效果。
政风行风重落实
在政风行风评价上,2005年开始,在村居有一本机关下基层情况登记本,什么是下、去了几次、态度好不好、解决了什么问题、效果如何,都有清清楚楚的记录,到年终统一由镇纪委汇总。平时,一支由村居威信高、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支部书记,组成的政风行风监督员队伍,随机对机关的政风行风情况进行检查,用一位监督员的话讲,“开始一抓一大把,到后来越来越少了”。镇党委对口联系村居,了解基层对机关作风的反映也是一项“规定动作”。一位党委班子成员在谈体会时说“作风建设不缺制度,缺少的是执行、效果和评价,解决好“制度不落实”怎么办问题,在北蔡不只是落实了,而且是发展了、创新了、自觉了”。
干群联系制度化
北蔡镇党委班子带领机关干部自觉践行“三四五工作法”,也即“三本三访”、“四个第一时间”、“五个一次”的工作方法。“三本三访”是指每一位镇机关和村居干部都要提交民情日记、联系工作日记、首访接待日记,下基层的时间、内容和解决的问题以及群众的意见等,年终由镇纪委统一检查考核和评价。“四个第一时间”是指对社区百姓反映的问题必须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给百姓解惑解答,第一周内把没有解决的事项上报并主动协调协商,第一个月内必须研究处置并反馈进展和结果。“五个一次”是指每月至少一次下基层,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基层班子会议,一次党员大会,一次村居代表大会,一次村居座谈会。通过这些制度建立,进一步拉近了干部与群众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