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尿毒症,丈夫尿毒症,年幼的儿子只有几岁……你或许无法想象,一个30多岁的女人仅凭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10个手指中只有7个是完好的,怎样“一拖三”撑起了这个家?日前,笔者走进嘉定安亭镇兰塘村外来媳妇葛程英借住在江苏昆山市的家里。她的吃苦耐劳,她的乐观阳光,她的心肠仁善,让人印象深刻。
公公患病,接回家悉心照料
安徽妹子葛程英是兰塘村有名的好媳妇。她18岁来沪打工,在一家工厂的食堂里干活,丈夫陈刚华在该厂做电焊工。“媒人帮我们介绍了两次。”最初葛程英觉得双方年纪小,且男方还比她小1岁,“不适合”。一年后媒人旧事重提,一说就成。3年后,葛程英23岁时两人成婚。陈家家徒四壁,电器、家具一样也没有,厨房的屋顶还是茅草堆的,下雨就漏。她没有一声嫌弃的话语,拾掇拾掇就住了进去。
公公续娶后在别处另有家庭,几无往来。2005年,公公突然被查出得了尿毒症。她毫无怨言地将公公从医院接回家,并在饮食起居方面照顾得井井有条。对此公公十分感动,经常在村里夸奖媳妇好。今年4月,公公哮喘不止住进医院,葛程英在到医院照看的同时,抽空回家将公公的床单、被褥清洗干净,但不幸的是最终公公去世的消息。她伤心莫名。至今公公的房间仍保留着原来的样子。
丈夫病倒,她里外忙碌撑起家
仅仅一年之后,2006年5月8日,葛程英永远记得那个日子。丈夫因胸闷无法躺下睡觉去医院就诊,被确认也得了尿毒症,从胸腔里抽出15公斤的积水!一向乐观向上的葛程英躲在角落哭了两个小时。天似乎塌下来了,怎么办?
哭过之后,她仍是一个坚强乐观的女人。陈刚华告诉笔者,在最初住院治疗的40多天里,妻子24小时陪在他身边,喂饭、端水、洗衣、擦身,照顾得无微不至。后来陈刚华在家自行进行腹透治疗4年多。“每天4次腹透,她都帮我清洗伤口、用微波炉把药水温热,寒冬季节也是每天深夜12点准时起来做这些事,非常辛苦。”后来,陈刚华也走上了血透的路。
在坏消息接踵而至的1年里,葛程英还遭遇一次意外。她是一名冲床工,一次在工作时手来不及抽出,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被“削头”,类似捡绣花针等精细动作再也无法做不到。
坚守爱情,她不离不弃不言苦
丈夫生病时,葛程英只有30岁,她长得挺漂亮,又处于女人的大好年华,完全可以另找“依靠”。很多人劝她,离婚吧,这个家没有希望了!丈夫陈刚华也劝她:“你走吧,我不怪你。”她坚定地说:“我不会走的。”她说,直到现在她也没有一走了之的念头,“我舍不得他,我爱他!更不会忘了一个妻子的责任”,“如果我走了,我会看不起自己,以后我的儿子也会看不起我”。
葛程英每天起早摸黑。丈夫患有尿毒症患者不能劳累,不能干重活,她便包揽了所有家务活。笔者日前看到葛程英时,她腰腹部绑着宽大的绷带,疼痛让她变成了“瘸腿”。“医生说是腰椎第四、五节有发黑现象,可能是累出来的,压迫神经。”她尽量少做弯腰的动作,放慢手脚,不过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连一只碗都不让丈夫洗。勤俭节约操持全家
每天5点多,葛程英就起床,下地干活,烧早饭,上班挣钱,中午抽空回家一次,下班后抓紧时间忙到自留地里浇水施肥,天黑了做菜做饭,照顾家人。
为了节省开支,葛程英在自留地里种了几十种蔬菜,自己吃以外,还拿到集市上卖,换取一些油米钱补贴家用。为了省米,玉米、红薯和芋艿全留作“口粮”。平时在家里,葛程英从来不吃荤菜,她把好菜全留给丈夫和儿子,在上班的时候,还把中午食堂里提供饭菜里面的荤菜带回家。
葛程英的每月收入1400多元,陈刚华病假工资约500元,葛程英把一个钱掰成两半花。陈刚华说,自从他生病,家里从来不过年,也从来不出门花钱,全家的衣服从来没买过新的,都是亲戚朋友送的。
有人问葛程英苦不苦,她说:“我13岁给全家人烧饭下田,照顾弟弟妹妹,14岁出门每天往返几公里山路帮人看孩子……现在的苦不算苦。”而且,她的付出也得到令人欣慰的回报。今年12岁的儿子非常懂事,绝不乱花钱,学习也不让人担心。
对葛程英来说,生活并不都是苦的,苦中有甜。“公公和丈夫看病至今已花去100多万元,但其中医保承担了绝大部分。”“儿子不用我操心,在校这几年,两个单位和我家帮困结对,每年提供3000元的补助,学校也减免了部分费用,还有镇里、村里的照顾……”葛程英相信,碰到再大的困难,只要抱有坚定的信念,终究能一一克服,生活也会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