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言论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1月14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方冬季为什么需要“地产菜”?
  □王瑜 对不少北方城市来说,冬季菜价和气温往往成反比,气温一下降,菜价就容易“烧”起来。菜价不稳,源自供应波动:而供应波动,往往可以追溯到千里之外。 

  随着“大市场、大流通”市场格局的形成,“南菜北运”为北方冬季餐桌增添了更多绿色,但对南方的依赖也提高了北方蔬菜供应的风险系数。首先,长距离运输增加了蔬菜流通成本。从海南三亚到黑龙江哈尔滨长达3500公里,每公斤蔬菜仅运输成本就高达1.8元,而且每一次汽柴油涨价都考验着消费者的承受力。其次,高耗损率提高了蔬菜损耗成本。蔬菜含水量高易腐烂,加之我国蔬菜产地大多没有预冷设施,冷藏运输车也很少,蔬菜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损耗率高达20%~30%,这部分损失将直接体现在菜价中。再次,突发性极端天气增加了供应的不稳定性。上述三个因素决定了北方城市冬季“菜篮子”要拎得稳,必须保证一定的自给率。 

  当前,我国北方不少城市冬春淡季地产鲜菜占比仍然较低,其中甘肃兰州、山西太原只有20%左右,纬度更高的黑龙江哈尔滨则不足5%,在这种情况下,呼吁北方城市为冬季储备一些“地产菜”,当不是杞人忧天。问题在于,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城郊菜地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在日光温室性能不断提升的背后,是建设成本一年年的增加:随着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一亩园十亩田”的比较优势很容易被“一日工一亩田”比下去……保供给和求发展,二者能否齐头并进?在沈阳菜农李茂凤的故事中,我们看到农民对“扣棚”的积极性不减:在西安高陵县何村,我们看到了政府和市场如何各归其位“共炒一盘菜”:在武威菜农王秀兰的转变中,我们看到了金融瓶颈也可以变成发展助推力。沈阳、西安和武威的探索表明,北方城市有能力让市民在冬季吃菜更安心,而这也是发展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的目的所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专题报道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沪郊经济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市场资讯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农产品价格不是通胀元凶
农民有体面小康才全面
多中心治理,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北方冬季为什么需要“地产菜”?
东方城乡报言论观点B07北方冬季为什么需要“地产菜”? 2014-01-14 2 2014年01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