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国家安全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会议聚焦国家粮食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目前正在试验的杂交水稻亩产已经达到988公斤,在达到1000公斤后,“我们要继续向1100公斤、1200公斤进军。”
后年争取突破亩产1000公斤
我国的情况是人多地少,加上城镇化工业化的影响,2009年发改委提出到2020年增加1000亿斤粮食才能够满足要求。
袁隆平认为,改进我国的粮食问题,唯一出路是通过科技进步来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很多,首先是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增施肥料,提高栽培技术水平等办法,其中立竿见影也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优良品种。”
过去,正是因为杂交水稻的推广,我国水稻单产大幅提高,有效地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袁隆平介绍,1998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是5亿亩,现在只有4.5亿亩,但是增产了1000亿斤粮食,主要贡献就是杂交水稻的推广。
目前,在全国近4.5亿亩水稻田中杂交稻的面积达到2.5亿亩,占全国水稻总面积57%以上。袁隆平说:“现在全国水稻平均产量430公斤/亩,杂交稻是500公斤/亩。我们的杂交稻是遥遥领先于世界。我们的杂交水稻在同样条件下比常规优良品种增产20%左右,增产的粮食每年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
袁隆平透露:“今年我们又在隆回县向1000公斤进发,最后通过农业部专家验收,本来希望今年突破,结果差一点,988.1公斤,这就是我们的第四期超级稻。我们计划2020年达标,争取2015年突破1000公斤,通过两年的努力可以达到。”
通过科技进步解决粮食问题
在杂交稻突破1000公斤的产量后,袁隆平说,“实现了1000公斤以后我不是心满意足,我还想往更高的产量攀登。在长沙,在水稻的生产季节,2.5的光能利用率产量应该能达到1500公斤的产量,所以杂交稻还有潜力,对于达到目标我还是有信心,我要发挥老骥伏枥的精神,要向1100公斤、1200公斤进军。”
目前,水稻大多是半低秆,也就是株高1米左右。中国杂交水稻发源地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黄崎介绍,高秆将是超级杂交稻发展的战略。“水稻实现高秆,那么自身的承重量会提高,这样水稻的产量就会提升。”
袁隆平说:“我们现在的超级稻是半高秆,在一米三左右,达到亩产900公斤、1000公斤左右。如果再进一步提高秆高,结果指数会很高,最后是超高秆,产量在一千二三百公斤左右,秆子有五六米高。”
据了解,杂交水稻在国外同样表现不俗。袁隆平说,2012年,杂交水稻在世界上种植面积为520万公顷,印度、越南这些发展中国家增产是非常大的,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种植我们的杂交稻有600多万亩,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增加20%~25%。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