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积极分子“陪读陪聊”
连日来,青浦区夏阳街道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深入社区空巢老人家里,开展“陪读、陪聊”志愿服务活动,迎接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的到来。
“廖阿婆,这几天外面空气不好,不要随便出门,注意多喝水……”在空巢老人廖梅芬家里,上海芊岱大厦楼宇党支部的志愿者蔡芳芳和夏阳湖居民区党总支的金建清再三关照着廖阿婆,廖阿婆笑着说“知道了”。自从开展“陪读、陪聊”志愿服务活动以来,小蔡和小金成了老人家中的常客,他们经常会抽时间到老人家里聊天谈心,关心老人的生活起居。廖阿婆现在心情开朗,总会笑着说“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个星期见不到会很想他们的。”在空巢老人李克屿家,上海青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的志愿者王静萍和章浜居民区党总支的钱佳怡与老人围坐在一起,大家聊着家常,讲着身边发生的故事。两位志愿者知道李阿婆患有慢性胃病,这次特地带了有关胃病防治和穴位按摩等书籍,给老人读一些关于穴位按摩的知识,让老人学点养生保健知识,她们还鼓励老人多看看这方面的书籍和杂志,这样既可学到保健知识,又可以排解寂寞,李阿婆说,“自从结对以来,感觉生活充实了很多”。
“国际志愿者日”期间,志愿者们活跃在夏阳街道的各个社区和农村,他们慰藉老人、奉献爱心,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老人们满脸的笑容中,收获感动和温暖。
长宁区推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会化运作
今年以来,长宁区严格按照《上海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规定》要求,积极对接社会管理创新目标,有序推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会化和专业化运作。目前10个街道(镇)中有6个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取得了独立法人单位(包括事业、民办非企业和社团),同时各街镇也在项目托管、社会组织培育、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引进社会组织,提升服务能级。长宁区各街道(镇)在文化活动中心的社会化运作过程中,正努力探索以项目为主导的“分时段引入第三方管理”模式。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引进青年家园、古北文化交流俱乐部等19家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实施分时段、分项目托管,开辟昆腔京韵俱乐部、虹桥画院、中西烹饪教室、多国文化沙龙等自主项目40余个,为居民打造出丰富多彩且符合需求的文化活动。
培育文化团队,激发内生力量。长宁区各街道充分尊重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使文化中心不仅成为群文团队活动、展示、交流的平台,更成为培育社会组织发芽、成长、壮大的孵化器。在今年的首届市民文化节活动中,各团队表现充满活力,部分代表长宁区参加十大赛事并夺得了百强团队(个人)的称号。
凝聚文化力量,扩大社会效益。长宁区初步建立了以项目为导向的“目录发布、招标签约、统筹配送、评估兑现”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将112场文化艺术演艺、名人名家讲座、广场文化活动、公益展览展示等活动制作成配送目录面向全市招标,吸引了14家国营院团、文艺院团、民营院团、社会组织,为公共文化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