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引导注重培育 流转面积快速增长
“流转土地不仅有租金,还拿着各种补贴,村里要求流转的农户越来越多。”安徽六安市霍邱县岔路镇珍珍家庭农场主汪会珍说,去年才流转200亩地,今年已流转540亩了。珍珍家庭农场是霍邱县土地流转形势的缩影。霍邱县农委副主任蒋大友说,近年来,霍邱县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呈明显加快态势,目前,霍邱县规模土地流转千亩以上15户、5千亩以上5户,累计流转面积已达60多万亩,占总耕地的30%左右。
不仅霍邱县,安徽省各地土地流转面积均增长迅猛。安徽省农委统计显示,2008-2012年,全省土地流转面积年平均以26.1%的速度增长。截至目前,全省共流转耕地超过17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左右,而去年同期占比仅为18%。
土地流转加快发展,与加强政策引导密不可分。安徽省农委农村经营管理处副处长秦仲华说,2009年,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若干问题的意见》,对土地流转的原则、支持重点等提出了具体明确要求。各地也纷纷研究出台具体扶持措施,目前,全省16个市中有13个市和80%的县(市、区)政府出台了具体措施,并安排财政引导资金,通过“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发展。
加强主体培育,增强土地流转的动力。安徽很多市县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流转主体的培育力度。合肥市从2009年起,对单个流转主体受让土地1000亩、2000亩、3000亩,租金在每亩500元以上,且流转期限满3年的,分别给予每亩100元、150元和200元的一次性奖励。
加强实践创新,丰富土地流转形式。据了解,安徽各地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路,如亳州市推广“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经营模式,仅谯城区十八里镇的亳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就有9家企业流转土地近3万亩,从事中药材规模化种植。
●规模集约成为主力 加速转移促农民增收
农村土地流转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缓解了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过程中“谁来种田、谁来务农”难题。“土地流转使规模化经营变成现实。”秦仲华表示,目前全省以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等为主的规模经营面积超过1000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八成多。这些规模经营主体围绕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业组织生产,已成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力军。
土地流转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变了农业一家一户生产的格局,推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的提升。在土地产出率的提高方面,据测算,安徽省经营种植业的近6万个专业大户,目前单产平均比分散经营的农户高出50斤以上。同时,农业劳动生产率得以逐步提高。目前安徽省规模经营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劳动生产率是分户经营的近3倍。在桐城市,农户种植每亩人工费用需392元,规模经营者只需140元,节省人工成本252元,且亩均产量比散户高100斤左右。
土地流转促进了人地分离,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使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走出来,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霍邱县岔路镇草楼村党支部书记邵三军告诉记者,全村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民中,有超过六成的人将大部分耕地流转他人耕种,既消除了外出人员的后顾之忧,又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
土地流转促使农民收入得以不断提升。安徽省农委调查显示,目前安徽流出土地的农民,全省每亩年均流转收入800元以上,流出农户在家成员被规模经营主体聘为季节性农工的人均年收入达6000元,远高于种田收入。霍邱县岔路镇草楼村村民王其胜今年67岁,家有5.8亩地,这几年他把土地全流转给了家庭农场。“现在庄稼人收入越来越高,除领租金、拿补贴外,我还在家庭农场里负责田间管理,一年收入1万多元。”王其胜说。姜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