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最美崇明人”命名表彰会日前在崇明县文化馆举行。据悉,今年7月以来,崇明率先开展寻找“最美崇明人”活动,共推荐候选人141名,收到公众投票27000多张,最终评选出“最美崇明人”特别荣誉奖、十大人物及提名奖人选。这些“最美崇明人”的年龄、职业、经历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实际行动中皆体现出了人性中的真善美,给社会传播了正能量。
延续三人生命
特别荣誉奖名至实归
今年8月21日,崇明县庙镇鸽龙村村民黄胜伟因颅内出血,经全力抢救,病情仍无法逆转,其家人毅然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黄胜伟的一肝两肾救了3位器官衰竭者,实现了上海市首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黄伟胜享年54岁,他的名字被载入上海医疗史册,因为他和家人的大爱大举,3名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得以延缓生命。8月23日,上海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参加黄胜伟的遗体告别仪式,并颁发中国红十字会器官捐献荣誉证书,赞扬了黄胜伟及家人无私奉献救助他人生命的善举。也因此,黄胜伟获评“最美崇明人”特别荣誉奖。
十位平凡人
谱写出不凡故事
拥军妈妈汤新柔、保洁员张永兴、崇明中学教师李玉刚、营业员邱莉娜、百岁老人陈章琦、的姐陈琴、村官郭帅、敬老工作者杨建英、农艺师黄成超、孝老爱亲媳妇潘雷英。他们身处最平凡的岗位,在家庭中担任着普通的父母、子女等角色,却做出了让人拍手称道的事迹。正是这10位普通人,获评了十大“最美崇明人”。
横沙乡百岁老人陈章琦,多年来用辛苦积累的微薄收入,默默帮助着身边的困难群众。2007年,他的老伴去世,陈老坚持丧事简办,并把节省下来的2000元捐给了本村生活贫困的群众;2008年得知汶川地震,老人将2000元积蓄捐给了灾区;2010年,陈老又将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2000元钱捐赠给敬老院的孤寡老人。2007年至今,老人靠着微薄的退休金节省下来的积蓄,共捐赠爱心善款13次,金额达17000余元。他常对子女说:“人活着就要有一颗帮助别人的爱心,希望你们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的姐”陈琴23年来时刻把安全行车放在首位,安全行驶约130万公里,从未发生有责交通事故,从未发生违章违纪,从未发生服务质量投诉。她诚信友善,台湾籍乘客不慎将银行卡遗忘车上,她想方设法找到失主;吴阿婆因肚子疼将车子弄得满是污物,她帮老人到公厕洗净并穿上随车带的备用裤,送医院看病配完药送回家。她热心公益,十年来坚持每月20日和巾帼班组成员到南京路步行街为民服务;与市第一聋哑学校结对帮扶,成为聋哑儿童的“最美妈妈”;到未成年人管教所帮教学员,被孩子们称为大众“最慈祥妈妈”;参加敬老院助老活动,老人们亲昵地称她“漂亮囡囡”。
农艺师黄成超24年来潜心研究花菜杂交制种技术,攻坚克难、不断超越,培育了5个“崇花”杂交花菜优质品种,解决了引进品种水土不服、品质差的问题,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使中心镇花菜种植面积从几十亩发展到两万五千亩,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花菜之乡”。他技术好、人更好,热心服务群众,每年分期组织花菜种植辅导培训,传授科学栽培知识,还常常去田间、下地头,为菜农们答疑解惑,服务群众共同致富。2007年荣获“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人”荣誉称号,201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获评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人才贡献奖,被誉为花菜领域的“袁隆平”。
其他7人的事迹同样充满了感动。尽管这十大“最美崇明人”的年龄、职业、经历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实际行动中皆体现出了人性中的真善美,给社会传播了正能量。最美拥军妈妈、最美保洁员、最美教师……被冠以“最美”称号的他们,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