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支部书记范再森说:“老宗带着4个年轻人,到了村里与大伙儿同吃同住同劳动。现在,跟庄乡们打成一片了,大伙儿一天不见他们在村里活动,反而不习惯。
范再森所说的“老宗”,就是山东调研组组长、农业部药检所再评价处处长宗伏霖。这几天,老范和老宗经常“黏”在一起,为啥?“村里正在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和农业产业园区。这既是大事儿,又是新事儿,老范心里有些打鼓,也有些‘困惑’,所以就总跟我们商量怎么办。”宗伏霖答道。
部办公厅工作人员孙一恒介绍,他们了解到,大黄埠村1037口人,有4200亩耕地,设施农业发展好,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2万元。今年,青岛市选择大黄埠村为试点村和中心村,连同周边的4个村庄,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和农业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目前社区主体工程已经开始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怎么建?这是老范目前最大的“困惑”。他说,这是“大好事儿”,也是发展的“大趋势”。而且,这不是简单地改变农民的居住条件,而是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一次变革。因此,他向调研组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住上楼房,粮食、农机具没地存放,生活成本上升,污水排量增加,该怎么处理?4个村庄并在一起,原有的村级组织、集体经济怎么办?社区建设一期的启动资金就需要1亿多元,钱从哪里来?
宗伏霖说:“老范提的问题,很有代表性。通过几天的考察、调研,组里也专门开了几次会讨论,我们试着解答了老范的困惑。”
农机鉴定总站认证综合处工程师邢子涛认为,大黄埠村的农村社区建设,由青岛市进行了统一规划,粮食农机存放大院、污水处理厂、社区服务中心、商业区、文化广场等建设同步进行,这是非常好的,他特别嘱咐老范要按照规划,一步一步来,不能急进。“青岛有关部门还协调青岛农商行,为大黄埠村开展了村庄建设用地抵押贷款,融资8700万元,基本解决了启动资金问题,这也是非常好的探索。”兽医局检疫监督处工作人员徐亭说。
调研组建议,一定要配套进行农村产权改革,统一认识,规范推进,一步到位,为社区的健康运行打好基础。“各村清产核资,明晰村民股东身份,成立村级经济股份合作社,集中居住后,各村原有集体经济组织仍能独立运行。同时,同步推进的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一定要搞好基础设施配套,既能让农民就近就业,还能支撑社区运转。”宗伏霖说。
吕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