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三农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浙江临安着力培养农村新的产业业态与兴建文化礼堂~~~
浙江临安着力培养农村新的产业业态与兴建文化礼堂~~~
浙江临安着力培养农村新的产业业态与兴建文化礼堂~~~
浙江临安着力培养农村新的产业业态与兴建文化礼堂~~~
浙江临安着力培养农村新的产业业态与兴建文化礼堂~~~
浙江临安着力培养农村新的产业业态与兴建文化礼堂~~~
2013年09月24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临安着力培养农村新的产业业态与兴建文化礼堂
产业与文化双轨联动促新农村建设
  在村庄整治、道路硬化、污水达标排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新农村建设如何进一步走向深化?浙江临安对此进行了先行先试。培养农村新的产业业态与兴建文化礼堂,进行产业与文化的双轨联动,成为新时期新阶段临安新农村建设的两大着力点,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新产业业态为农村经济注入活力 

  有研究者认为,在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农村经济文化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这一论点至少目前在临安还找不到太多有力的证据。 

  “前几天南京大学有几位研究生来临安就互联网与农村经济复兴进行专题调研,我明确告诉他们在临安这是一个伪命题,临安的农村经济从未走向衰落,因而复兴也就无从谈起。”临安市委委员、农办主任陈嫩华说。 

  陈嫩华认为,在农村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没有农民的增收,没有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村庄整治、道路硬化在新农村建设中是必要的,但不能停留在这一层面。持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农村新的产业业态才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陈嫩华说。 

  陈嫩华所说的培养农村新的产业业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支农资金整合等方面,但主要集中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养成和新的农村产业的培育上。 

  “我们早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就开始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现在山核桃、竹笋、畜牧业和蔬菜已经成为临安农村经济的四大农业产业支柱。”陈嫩华说。 

  据临安农办副主任郁东升介绍,现在临安的山核桃种植面积已由1998年的18万亩增加到现在的53万亩,农民出售山核桃的直接收入也由过去的1.6亿元增加到现在的6.7亿元;竹笋面积从不到50万亩增加到100万亩,农民出售鲜笋的直接收入从3.1亿元增加到了9亿元。 

  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将农业与二产、三产结合起来,拉长农业的产业链,培养新的产业业态也成为临安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我们这儿,这叫作‘接二连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临安出现了10多个电子商务村、60个家庭农场,一批休闲观光农业村,不仅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而且明显增强了农村活力。”陈嫩华说。 

  在全国14个淘宝村之一、以坚果炒货而享誉国内外的白牛村,经营山核桃淘宝店的店主许兴介绍,他从2007年开始经营网店,现在每年的交易额达到1500多万元,常年招聘7名、旺季时聘用40名工作人员。朱晓静是许兴招聘的一名客服人员。“我刚毕业时在临安城里找了份工作,现在在村里工作也不错,吃住在家里,工资也不比城里少。村里像我这样从城里返乡的大学生还有一些。”朱晓静说。 

  “诸如淘宝村、家庭农场等新的农业产业业态的出现,是区域特色农业与新的经营手段结合而成的新经济形态,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陈嫩华说。 

  ●建设村级“文化礼堂”促进农民“精神富有” 

  但对新农村建设来说,仅有经济显然是不够的。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农民对文化的强烈需求。物质生活丰富后,应当建立起农民群众安放心灵、寻找归属、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陈嫩华说。 

  据介绍,近年来,临安立足自身实际,创新推进绿色新文化培育工程,在广泛开展“送文化”、“种文化”等活动,实现298个行政村全部配备村级宣传文化员的基础上,对村庄原有的礼堂、书堂、祠堂等进行改建、扩建或新建,建成了一批农村“文化礼堂”,初步搭建了农民群众实现“精神富有”的重要载体。 

  临安市清凉峰镇杨溪村党支部书记陈建政说,没有兴建文化礼堂之前,村里的老百姓平时没事就是打打牌,搓搓麻将,村风民风比较差。自从去年投资300多万元新建了功能较为完整的村级文化礼堂后,经常举行广场舞、书法、象棋、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再配套组织开展了“好儿子、好媳妇”评选与宣传、举办孝文化节和出生礼、成年礼等活动,将以“孝”为特色的农村文化打造成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时代主旋律,促进“精神富有”的平台和抓手。 

  临安的村级“文化礼堂”建设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突出“精神家园”的核心定位。“文化礼堂”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传承农村优秀传统道德观念和地方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农民群众安放心灵、寻找归属、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第二是坚持“以文化人”的内容组织。村级文化礼堂建成后,由村民自编自导,精心设计活动主题,举办各类贴近群众生活、体现凡人善举的活动。第三是创新“建管同步”的运行机制。村级“文化礼堂”在建设管理上镇街负责牵头协调,村负责建设,村级宣传文化员负责日常管理运作。在资金保障上实行“以奖代补”,市级层面每年投入800万元,分新建、综合型改建和特色型改建三种类型,通过考核验收的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和10万元奖励。     张亚东

  【链接】

  村级“文化礼堂”成村民精神家园

  去年,浙江省临安市把建成具有示范意义的村级“文化礼堂”作为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口号和原则,以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地制宜,兼顾村风民风,特色发展,实现一村一品、百花齐放,通过“两堂五廊”即礼堂、学堂,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的建设,充分挖掘了农村文化、文明资源,树立各方面典型,弘扬农村先进文化,更是丰富农村文化活动的新载体,传承农村文明、文化。 

  目前,临安已建成50个村级“文化礼堂”。实践证明,村级“文化礼堂”建设是富有成效的。通过村史、村歌、村操、村训的挖掘提炼,弘扬了传统文化,汇集了村庄荣誉,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具有凝聚人心、增进和谐的重要作用。通过励志廊、成就廊、寿星榜等的典型宣传,弘扬了社会正气,传递了正能量,在村民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村风村貌正在“脱胎换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市场资讯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言论观点·公告
   第B08版:公告
产业与文化双轨联动促新农村建设
广西农村住房保险政策显成效
山东50个县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
外出劳务收入成新疆农民收入主要增长点
上海奉贤拍卖行拍卖公告
村党支部书记老范的困惑一朝解
东方城乡报三农生活B06产业与文化双轨联动促新农村建设 2013-09-24 2 2013年09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