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中午12点刚过,出租车司机高明在北松公路、车亭公路的公交车站附近候客,这一幕再普通不过的场景,以往却很少见到。“以前车墩镇这里‘黑车’多,别说做生意,我们停车的地方也没有,所以没人愿意过来。”高明说,现在道路通畅了,正规的出租车有了“容身处”,大家气也顺了。
高明提到的“黑车”集聚公交车站揽客现象,松江区车墩镇有关部门也曾开展过专项整治。然而,“黑车”常常“躲猫猫”、“打游击”,执法人员前脚走,他们后脚来,候车乘客有怨气,执法人员有苦衷。去年3月,车墩镇启动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动试点,常态化综合执法坚决有力挥出重拳,终于使大部分“黑车”不敢再像以往一样在公交站点等交通繁忙地区违法揽客,恢复了公交车站的秩序。而在一年多时间内,依托大联动机制,车墩镇已针对500余个类似的顽症下了猛药,织起了一张不留死角的城市综合管理网。
不按套路出牌
相比其他大联动试点镇,车墩镇的硬件设施并没好到哪里,一辆综合执法车,8名从职能部门抽调的执法队员,已经是大联动办的全部“实力”。面对这样的先天不足,车墩镇内部挖潜想办法,变“运动式”执法为每周都有“自选动作”的常态执法,灵活执法不按旧套路出牌,城市长效管理实现了全覆盖,综合执法的效率也明显提高了。
所谓“自选动作”,就是每周进行三四次联合执法,执法内容由工商、城管等职能部门轮流确定,并组织实施。非法营运一直是困扰车墩镇的社会管理顽症,150多辆“黑车”散布街头,既破坏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又给乘客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对此,公安、交通执法部门牵头,画出了全镇15处“黑车”地图,为每一辆“黑车”建起了资料库,有效破解了整治取证难的问题。同时,打击黑车营运的“战术”不固定,早晨、白天、晚上,整治次数各占三分之一;利用交通信号灯、上下班高峰等客观条件设伏封堵,使非法营运车辆“龙困浅滩”。至今已查处“黑车”50余辆,马路上的“黑车”总数骤减了一半以上。
疏堵双管齐下
对于路边设摊等违法行为,如果一味堵,堵得了一时的乱象,却“堵”不住周边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车墩镇在下大力气整治违法行为的同时,正借助大联动管理执法,积极探索一些疏导措施,长效解决问题。以夜排档这一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例,车墩镇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整治违法设摊;另一方面在祥东小区周边等区域,划出了临时疏导点,既满足了大家的夜间消费需求,又引导摊贩尽可能做到不扰民。
机动车乱停放问题在车墩镇同样突出,根据市场需求大、配套资源跟不上等客观原因,车墩镇在大联动管理中主动挖掘现有资源,通过升级改造集镇规划停车场、开辟茸江路临时停车点等举措有序疏导,杜绝违章停车,规范交通秩序,提升城市综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