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热点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8月14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民资新动向:“重回农门”深耕休闲农业
  正当国务院多个部委密集出台政策力破民间资本投资“玻璃门”时,善于追逐“价值洼地”的浙江民间资本已经找到了新的投资渠道,“重返农门”投资休闲农业成为浙江民资的新亮点。

  据调查统计,浙江省工商资本连续5年投资农业均在100亿元以上,2011年农业投资额达200亿元。这些资金在覆盖传统的种子种苗产业、农产品加工、名特优新农产品开发等领域的同时,更加积极地介入休闲观光农业,正为土地资源奇缺的浙江农业带来“第二个春天”。

  位于浙江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的五十部原是一块荒芜的山坡。2011年,原本经营着一家企业的当地商人徐志辉看出了这块荒山蕴涵的“商机”:背靠环境宜人的青山绿水,正是乡村旅游的绝好地点。他投资2000多万元建立了上千亩的特色农业园,将其定位为集休闲观光、采摘和耕作体验为一体的农业庄园。指着翠青的猕猴桃园,徐志辉说:“这里以后将成为柯城旅游的金名片。”

  郑霖原在台州做服装加工生意,经朋友介绍,他于2010年投资上千万元专做有机蔬菜,他的目标是做自己的有机蔬菜品牌。“投资农业关键在坚持,做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效益。”郑霖满怀信心地说,自己早先进入农业已经占得“先机”,随着企业困局加剧,农业领域将迎来投资潮。

  “农业和旅游、品牌化一结合,附加值就高了,投资效益就显现出来了。”浙江省农业厅经营管理处处长童日晖说。正是看中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浙江的民资争相“重回农门”。近两年,沿海地区的工商企业普遍感叹“盈利难”,但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一直投资不足。“企业难做”倒逼民资将眼光转向农业这块“投资洼地”。

  在富春江畔的桐庐县芦茨村,一家名为“白云源”的农家乐吸引了来自长三角多个城市的游客,客人不只在这里用餐,有的甚至会在这里住上十天半个月。农家乐的主人萧关红原本是当地一家企业主,看到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他将自己企业关闭,全身心投入农家乐。

  在浙江,众多资本持有者热追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休闲农业项目。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浙江民间资本投资农家乐的总金额超过200亿元。近两年来,民资投资农家乐的热情持续高涨。“许多企业家来询问投资农家乐的相关政策和项目。”浙江省农办经济发展处长楼晓云说,现在休闲农业不缺钱,缺的是好项目。

  在浙江农家乐投资中,农户和工商资本各占一半,但规模化、规范化经营的农家乐九成以上是工商资本投资开办。“办企业钱难赚,投资农家乐辛苦是辛苦,但回报率不错,能达到20%。”已经注册了农业开发公司、正准备大举进军休闲农业领域的浙江商人洪忠炬说。

  多位将注意力转到休闲农业的企业主表示,在企业形势不好、民间资本投资遭遇各种阻碍的情况下,投资休闲农业为资本找到了新出路。农业领域专家则表示,民间资本在休闲农业“淘金”的同时,客观上也解决了农业领域长久以来的投资不足问题。

  楼晓云表示,大量资本投资农业,拓展了农业的范围,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同时,工商资本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农业服务业发展等各环节有机连接,为农民就业致富开辟了新渠道。王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城镇建设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广告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三农生活
   第B06版:市场资讯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加强农村人才培训 提高农民就业技能
浙江民资新动向:“重回农门”深耕休闲农业
对鼓励农民创业和加强相关培训工作的建议
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3·5%
东方城乡报热点关注B03浙江民资新动向:“重回农门”深耕休闲农业 2012-08-14 2 2012年08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