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则很感人的故事。一则说的是,一位先生旅途中遇到一个陌生人,并很快和他成为好朋友。陌生人很信任他,把一袋金币给他保管。不料,陌生人后来遭遇车祸身亡。先生获悉后,将那袋金币原封不动地交给了陌生人的家人。另一则说的是,有位先生旅途中发现一个乞丐跳进河里寻短见,便奋不顾身地跳进河里,把乞丐救起,还给了他一些钱。两个故事很感人,但是否最高尚呢?未必。因为前者将金币完璧归赵,说明他诚实,这是一种美德;而后者将弱者救起,这是一种责任,两者都还算不上是最高尚之举。
而另一则故事却非同寻常。一位先生出门,刚巧碰到他的仇人。仇人见他独自一人便一路尾随想千方百计害死他,只是由于偶然的因素,才使他躲过一命。有趣的是,第二天,先生骑马在经过一处悬崖时,发现那个仇人正躺在悬崖边睡觉。这时,只要先生走到仇人跟前用脚轻轻一踢,就可让仇人掉下悬崖。但他只是看了仇人一眼,又骑上马继续赶路。这个故事多次被列入以德报怨的范例。原谅一心想害死自己的仇人,故事主人公的境界之高可见一斑。由此看来,宽容才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
古往今来,流传着不少宽容的故事。如相传有位老禅师,某日晚在禅院散步,发现墙脚有一张椅子,一看就知道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溜达。但老禅师并不声张,而是挪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然有一小和尚翻墙入院,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还浑然不知,直至落地后才发现,随即惊慌失措。出乎意料的是,老禅师非但没半句责备话,还关切地对小和尚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件衣服。”
有一项想找出快乐的人所具备的特质的研究。结果发现,快乐的人通常有两个特点,一是感恩,二是宽恕,只是这两点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宽恕。
宽恕和原谅,甚至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例如,正是英国人在二次大战后原谅了发明飞弹炸死英国人的德国火箭专家,才使得火箭技术的研发不至于中断,也使人类后来登上月球成为了可能。
其实,当我们心怀仇恨时,我们的睡眠、胃口、健康和心情都会受到破坏,伤不了对方一根寒毛,却会把自己的日子变得很难过,何苦呢?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別人对我有恩惠的事,要刻在石头上;別人对我有仇恨的事,要写在沙子上。”我們应时刻铭记所得到的恩惠,而让他人对我们的不公平、不合理、不愉快等随风而去。
宽容是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幸福。人的一生常会遇到许多不幸和苦难,常存宽容之心,我们的胸怀便能海纳百川,就会拥有战胜苦难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