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曾庆梅 记者 忻才康
——围绕村居党组织建设,实施“领头雁工程”。镇党委坚持以德才兼备的原则选用干部,采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途径,面向社会招聘村居干部,把政治素质好、年纪轻、学历高、事业心强、熟悉村居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选拔到村居党组织中来,选强配好村居党组织班子。在最近新一轮选举中,新一届村居党组织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43.23岁,大专以上学历占46%,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同时通过组织上岗专训、岗位锻炼、业务知识系列培训等,完善了村居党组织班子成员的知识结构,提升了班子的战斗力。
——围绕组团式走访活动,实施“凝聚力工程”。按照“三定三访三联动”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村居干部“大走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下访”、“两代表”接访活动。推行镇领导班子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把组团走访作为长效机制来抓,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截至目前,共组建了163个团队,走访村居民户数5.5万户,基本实现了组团式走访全覆盖。镇党委还将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与“崇明县城乡综合管理联动工作城桥分中心”工作整合,建立了问题采集、反馈等一系列处置机制,村居在组团式走访过程中,共化解社区矛盾2413件,调处信访积案26起,收集整理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452个,通过各种途径已解决409个。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实施“社区资源整合工程”。镇党委在各社区推行“1+3+N”社区管理模式(1为党组织,3为居委、业务、物业,N为社区范围内驻区单位),充分发挥党组织协调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个组织的作用,紧密联系驻区各单位,通过社区“1+3+N”党建管理新模式的试点工作,社区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一些诸如小区停车位不足、无健身场所、环境差等影响百姓切实问题的困难得以及时解决,社区党组织还积极推动驻社区单位将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开放,为居委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为社区居民开展群众性活动提供了方便。
——深化结对共建,实施“帮扶工程”。在2010年—2012年的城乡结对帮扶中,14个行政村均覆盖了结对单位。上海金融党工委下属的7个单位、上海久事集团下属的宝交公司,以及上海市气象局、七0四研究所、上海现代都市建筑设计院、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上海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与各村结对。至今签订协议资金140万元,已落实帮扶资金159.5万元,落实物资折合2.3万元,慰问资金达7.69万元,开展党建联建14次。23个社区居委会有共建单位50多家,这些共建单位有的帮助社区增添健身设施,有的帮扶社区困难群众,为社区发展提供了很多帮助。
——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实施“两新党建双覆盖工程”。镇党委在两新组织中积极加强群团建设,实施“两新党建双覆盖工程”(即两新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目前现有两新党组织22个,2010年以来新建两新党支部3个。一是发挥典型引领作用,镇党委深入基层,及时总结、宣传、推广“两新”党组织围绕中心开展党建工作的一些先进典型。在22个“两新”党组织中先后有4个党组织被评为市、县级文明单位;12个党组织被评为县、镇级五好党支部。二是发挥党群共建作用,增强党建的有效性。针对部分两新组织不具备成立党支部条件的情况,镇党委加大群团组织建设,两年来培育和扶持了218个两新企业建立工会组织,新建共青团组织28个,新发展工会会员1800多名,今年还组建了首届城桥镇商会。三是发挥党建规范作用,在“两新”组织中建立了党组织工作台账、党员教育管理台账,做到有党组织标识、有学习资料、有宣传阵地、有工作台账,并将两新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纳入了镇党委和有关部门“两新”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有效保障了两新组织党组织规范有序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