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呈现疲软
2003年,海伦市成立大豆批发市场,这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全国规模较大的专业大豆批发市场。
作为全国优质高油脂、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海伦的大豆享誉中外,曾吸引国内外经销商纷至沓来,海伦市大豆批发市场因此成为黑龙江省大豆交易的重要集散地,市场曾经一片繁荣景象。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一般来说,每年5月至8月是大豆经销的黄金时期,然而当走进海伦市大豆批发市场的时候,占地41000平方米的市场里显得空空荡荡。在一个角落里,十几名工人正在为准备运往湖北的一批大豆统一装包。
“现在市场低迷,大豆交易不活跃,经销大豆几乎不赚钱,入场交易的客商非常少。”海伦市大豆批发市场办公室主任于广军谈到当前大豆市场,神情有些黯然。于广军介绍,他去年收购了1.2万吨大豆,主要销往浙江、重庆、郑州等地,因为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大豆价差很小,他几乎没有赚到钱。这让他有点灰心。今年春节以后,他再没有收购大豆。
经销商于春龙在海伦市从事大豆生意多年,在海北镇有自己的仓库,他的大豆主要销往广州、上海、江苏和河南,有固定的客户。不过,他今年收购的大豆还没有出货,正在等待市场行情好转。
“目前大豆价格在所有农产品中是最低的,有可能反弹。但是,由于美国、巴西等国大豆获得丰收,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持续下跌,国产大豆价格上涨的动力不足。”于春龙说。
据了解,导致海伦大豆市场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直以来市场比较混乱,由于大豆收购门槛低,在大豆生意好的时候,海伦大大小小的经销商有三四百家,成规模的有三四十家。经销商各有各的销售渠道,互相竞争,打压价格,难以形成合力。这也是当前海伦大豆市场没有形成自己话语权的重要原因。
为了稳定大豆市场价格,2009年海伦市成立了大豆协会。于春龙表示,大多数经销商不愿意加入协会,因为协会暂时不能给会员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
●探索远期市场
“黑龙江大豆产业萎缩主要是由进口大豆强大的冲击导致的,如何摆脱进口大豆的价格控制是国产大豆发展的关键。”黑龙江冬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聂孝军说。
“对于黑龙江大豆产业来说,大豆生产者是千家万户的广大豆农,收购企业是遍布全省的大大小小数以万计的贸易商和加工企业,客户是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广大客户。如何将广大豆农、贸易商、加工企业、客商整合在一起,期货交割是一个绝好的切入点。”聂孝军说。
据了解,海伦市大豆批发市场刚刚成立的时候,就与大连商品交易所联网。联网后,各地大豆经销客商可直接登录大连商品交易所网站,查询海伦市大豆产销信息。而且,海伦市还设想将大豆批发市场交易场地建成大连商品交易所在黑龙江的大豆期货交割库。交割库建成后,世界各地大豆经销商可直接网上交易,电子结算,到海伦提货。然而,到目前为止,大豆期货交割库并没有落户海伦市。
聂孝军认为,对于目前的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交割存在一定弊端,因为交割地点既不是大豆产区,也不是大豆销区,在劳动力成本、物流成本高昂的今天,大豆交割成本太高。例如,在黑龙江每吨大豆4200元,客户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提货需要支付4611元,中间费用为411元。
“海伦大豆批发市场虽然与大连商品交易所早已实现联网,但是距离太远,几乎没有实物交割。目前由于市场不景气,期货市场也做不下去了。”于广军说。
期货市场虽然是一个非常科学有效的市场体系,但是我国普通农户要参与其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是农户作为自然人不能作为市场主体参与货物交割;二是农户抗风险能力弱,利用期货市场化解市场购销矛盾还勉为其难。因此,有必要在农户和期货市场之间建立一个农产品现货市场,有效加强农户与期货市场的联系。
王小语建议,我国应该建立远期农产品交易市场、构建稳定的原粮供应。远期农产品交易市场与国内有些远期市场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不设置资金杠杆,贸易商、企业、农户在指定场所交易,降低物流成本。由于不是保证金交易,可以避免过度投机。建立远期市场的目的是使农产品产业链上各个参与者实现有效分工,使种植者专注于生产,流通者专注于贸易,加工者专注于转化,为期货与现货交易增加衔接平台,给资本市场增加对冲渠道,使金融市场更好发挥作用。
据了解,远期农产品交易市场在黑龙江省已具雏形,黑龙江九三集团曾尝试采用“定斤”采购,即粮食上市以后,农户可以先把粮食运到油厂指定厂区,双方确定数量和质量,价格由农户选择之后时间段任意一天结算。
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