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先行、龙头翘首
农业迈入转方式调结构关键年
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含金量和实现农业龙头企业成功转型。上半年,“三农”正是着力于科技先行,龙头翘首。自然,好政策考出好成绩,夏粮生产“九连丰”已成定局。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于2月1日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给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具有里程碑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今年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重点推广重大实用技术、支撑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着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全面做好农业科技各项工作,确保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
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这是国务院支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发展专门出台的第一个政策性文件。《意见》指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文件确立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战略地位,提出支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产地农产品初级加工等十大支持政策。农业部负责人称,发展龙头企业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因此,要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通过产业化经营真正得到实惠。下一步,将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引导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有效对接,开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试点,支持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的、联结企业与农户的合作社发展。
政策好,科技强,促夏粮生产再创新高。截至6月20日,全国收获冬小麦3.18亿亩,农业部称,今年全国夏粮增产已成定局,总产将创新高,有望实现“九连丰”,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今年粮食生产起点高、压力大、挑战多,夏粮为什么能再获丰收?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认为:“简单讲,就是政策好、科技强、工作实、天帮忙。”这其中,政策好,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今年很早就公布了小麦及其他主要粮食最低收购价,小麦每斤提高了7到9分钱,释放了很强的信号。中央财政安排16亿元用于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补助,覆盖冬小麦主产区,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防灾增产措施落实。科技强,即农业部门组织了大批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到田头,给农民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服务,技术上采取了深松整地、精量播种、统防统治等措施。今年科技对夏粮生产小麦生产支撑明显增强。
●捍卫土地财产权,整治高标准农田
全面打响农村土地保卫战
土地与农民利益休戚相关,中央一再重申的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在今年上半年有了实质性反馈,由农业部等六部门联合组织指导的承包地确权登记工作运行一年多来,首次透露试点进展情况。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首批村镇确权成效显现,下一步将在第一阶段成果基础上稳步扩大登记试点范围。不过这一试点在一些地方进展并不顺利,政策执行大打折扣。特别是,由于现行政策和法律未给予充分“赋权”,基层对政策界限如何把握、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法律效力有多大等问题心存困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主动做比被动做好,早做比晚做好,接下来,推进确权亟须中央从政策、法律、资金三方面先行“赋权”。
围绕农村土地的另一敏感领域,即已触及临界点的质量问题该如何处理?国务院今年3月批复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一2015)》,提出我国将在2015年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这一指标是上一个五年的2.5倍。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表示,国土资源部已在全国划定了10个农用地整治、10个土地复垦和9个土地开发重点区域;确定了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整治、西部生态建设地区农田整治、“南水北调”水利工程沿线土地整治等8个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设定土地整治实施抓手;设立了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和5000处万亩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树立基本农田集中建设和保护样板。依据规划,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投资高达6000亿元。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土地整治工程腐败问题和尴尬的无人种地撂荒现象,此次声势浩大的整治工程能否力挽狂澜,我们拭目以待。
●连片扶贫、农民减负、校园安全
重磅推出一揽子民生举措
上半年推出的连片扶贫、农民减负、农村校园安全等一揽子农村民生举措,加快了城乡统筹的步伐。
去年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一2020年)》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按照新的标准全面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是现任政府最后一年要做的五件大事之一。上半年来,我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全面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片区在国务院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制订工作。截至6月底,先行先试的武陵山区以及乌蒙山区和秦巴山区共3个片区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已制订完成。其他片区也将在2012年底前完成规划制订,分批组织实施。与上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不同,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不过,推进过程中,也出现诸如扶贫资金难整合、配套资金难落实、金融支持扶贫步履维艰等弊病,凸显片区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存在布局不合理、扶持方向“跑偏”及缺乏产业发展主体等隐忧,大大制约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前行。下一步,还应加强扶贫资金的投入与整合,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加强片区内产业布局的宏观调控和科学布局,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税费改革后有所抬头的农民负担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4月19日公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规范涉农收费为重点,将农民负担监管工作融入到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中,严格禁止各种不合理收费和集资摊派,确保农民负担继续控制在较低水平。《意见》出台后,有关部门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深入开展重点治理,着力解决新形势下向村级组织收费增加问题、行业性和区域性农民负担问题;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办法,合理确定筹资筹劳的限额标准;强化农民负担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全国农民负担检查,确保检查效果;延伸农民负担监管领域,推动农民负担监管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领域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对农村民生的关怀已具体化到细节和热点事件本身。随着数起惨痛校车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校车安全”话题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思。2012年4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而此部校车安全管理的专门行政法规,明确提出重点支持农村校车服务的总体思路。为维护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与教育部办公厅4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全力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餐饮安全监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全面开展学校食堂状况调查,严格供餐模式准入条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等。为确保学生“营养餐”计划有效实施,6月14日教育部等15个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配套文件。用一系列配套文件“打包”的形式强化学生营养餐规范管理。实施细则基本理清了政府、部门和试点学校各自的管理职责,重点对食品安全管理、资金使用管理和食堂建设管理等主要方面提出了要求。此次配套文件中提出的学校负责人自费陪餐制度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陈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