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志彦 费周群
一、完善制度,优化规则,健全公开公正、有序有效的共商共决机制。
一方面,街道出台了《睦邻议事厅实施细则》对睦邻议事厅给予明确易行的指导。结构上,形成“大事小区议、小事区块议、琐事楼组议”的格局。成员上,睦邻议事厅常任理事全部来自居民,在小区中具有威望且具备一定组织协调能力。
另一方面,街道在借鉴“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基础上,结合小区实际,在睦邻议事厅探索推行了一套完整的议事程序——《上钢议事十六条》,既保证了不同观点的自由表达,又确保了议事过程的顺畅高效。德州五村正是运用议事规则,解决了活动室管理矛盾。
二、培育载体,拓展功能,构建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基层自治平台
首先,以各居委特色自治平台为基础,整合纳入睦邻议事厅,为睦邻议事厅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其次,以自媒体平台为依托,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议事空间。把“议事厅”变成了“朋友圈”。
此外,街道依托项目,赋权增能,形成议行结合、议而能行的居民自治模式并引导睦邻议事厅协商和策划自治金项目方案,赋予了睦邻议事厅一定的项目方案策划权和绩效评价权,“自治金”为睦邻议事厅决议的执行提供了支撑。其中,德州一村、济阳三村、上钢二村因此纷纷获益。
尽管睦邻议事厅已经将上钢新村的一系列“短板”得以解决,但是睦邻议事厅的作用还有很大的潜力和发挥空间,街道还有更多的打算,接下来,上钢新村街道主要会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睦邻议事厅,让议事厅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一、加大指导服务力度,提升睦邻议事厅自主议事、依规议事、有序议事的能力和水平。
二、聚焦社区难点问题,提高运用自治手段攻坚克难、服务居民、增进福祉的成效。
三、加强经验总结推广,形成机制健全、功能完善、作用显著的社区治理模式。
这些措施将推动睦邻议事厅的运行机制、功能内涵和群众参与热情得到2.0式的升级,上钢新村一连串促进社区多元治理的新技能,破解了一系列基层自治的“短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