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青浦区练塘镇把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工作重心,在离镇中心较远的行政村设立社区事务服务亭,为村民提供百余个服务项目,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去年9月1日,练塘镇作为试点在东厍村、金前村创建“社区事务服务亭”,从此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医疗救助、劳动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等两百余项社区事务服务。
试点村社区事务服务亭的成功创建,为在全镇推广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该镇已设立了16家村级社区事务服务亭,办公场所设置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村委会驻地,使用面积60平方米左右,门口统一悬挂代理室标牌,并配备相应的办公用品。在代理室内放置饮用水、老花镜、书写纸笔等用品,方便办事群众。每个代理室配有两名兼职代理员,实行工作日坐班制。上岗前,每位代理员接受为期1个月的工作培训;上岗后,代理员还将参加各种培训。
据介绍,服务亭将劳动就业、社会救助、医疗保障、养老保障、老年卡申领、计划生育等百余个项目纳入代理范围,并把法律咨询、建房档案查询、家政服务3项业务纳入到受理范围。服务亭明确了各类事项办理程序步骤,建立了规范化的服务流程,形成了接收、受理、承办、回复等各个环节紧密相连、高效运转的封闭办事系统。同时,根据不同代理项目,分为“当场办结类”、“全程代理类”和“咨询服务类”,对每类项目明确了办理时限。
服务亭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包括代理室工作职责、首问责任制、全程代办等制度,规范办事流程,对服务事项、办理时限、责任追究均作出了明确规定,上墙公示,实行公开办事,规范上岗。为了让服务工作有据可查,服务亭完备了资料档案,结合工作实际,统一设计了受理台账、值班日志、收件回执单、代办业务交接记录、信息反馈等记录表,每天对受理申请、代办事项进行登记,每月进行汇总,并按事项类别建立分类档案。同时,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设立意见簿,公布投诉电话,定期开展民意调查,并不定期到代理室检查、督查,每季度对代理员进行考核,年终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与工资福利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