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推出的25部文学经典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记录了整个新文化运动的时代烙印,作者大多在上海工作、创作和生活过。25部作品,串起海派文化的延续脉络,堪称沪上文学的高度浓缩,在当下快餐化、碎片化的浅阅读时代,大赛用文学经典拉近青年与经典的心理距离,激励年轻人读经典、品名著,用当代视野谈感想、写评论,无疑是推动青年阅读思考、提升年轻人艺术感受鉴赏力的一种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历经磨难而不衰落的中华文明,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重温文学经典既是一种温故知新的态度,也是提振文学名著作用的社会动员。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学经典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包含着过去时代各流派文学大师观察社会、运用自身文学修养积淀,描写不同年代的精品佳作;文学经典关注人的生命存在、社会存在和命运存在,具有穿越时空的内涵和力量,所以非常值得当代青年人去认真学习、仔细揣摩。现在不少年轻人只读同时代作家的作品,不知道文学巨匠鲁迅、茅盾、郁达夫作品的大有人在。联想到书展上文学经典著作寂寞、网络作家作品轰动的现状,更有必要倡导青年人去品读文学经典,增加自己的阅读视野,用经典的力量去提升自身、丰富阅历。
笔者以为,作为弘扬文学经典作用和涉及上海这座城市的渊源联系,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文学大师对海派文化的创作及贡献,从作品中知晓申城的过往今昔,激发年轻人知我上海、爱我上海的情感,还应通过更大层面发动,动员学校、社区、楼宇中的广大青年共同参与,同时组织经典作品诵读会、户外公益广告宣传、文学大师和文学经典介绍等多种方式,扩大影响力,推介文学经典的品鉴传播,增强申城文化艺术的巨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