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专题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09月2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关]
  “互联网+种业”怎么加? “要让农民觉得好”

  近日,在河北廊坊举办的种子双交会上,五大种子电商聚首,共话“互联网+种业”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农民对种业电商不熟悉,那就升级用户体验;农民对商业模式接受程度慢,那就多给农民一些耐心;农民对种子的需求差异大,那就加强农技服务;农民选种信息不对称,那就让大数据告诉农民该种什么……

  移动互联“好种子+好服务”

  中国农业面临吃饱饭和吃好饭两个问题,种子、农资、管理、观念、工具的不足造成不能吃饱饭,农业没有获得好效益;过量高度滥用造成吃不好饭。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的途径是农业技术服务,更新农民理念和技术水平。目前农技服务存在基层推广服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农民多、需求高、本地专家有限、下乡难、信息传播媒介欠缺等问题。农医生逐力解决的问题是农技服务,通过app点击“问”实现农民问题在线解答,通过附近农资店等辅助功能实现便民功能。移动互联网让产品、信息更加透明,大数据更加精准,这些更透明之后,农民更加自由和放心。单独是一个好种子或一个好服务都不能得到好收益,好种子加好服务才能让农民获得好收益。

  赵文龙 (农医生营销总监)

  用互联网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通过“互联网+种业”并非要实现颠覆,而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目前农资企业到终端农户之间存在五大问题:厂商无法获得终端农户信息、农资供应普遍过剩、中间渠道臃肿低效且获取最大利润、系统农技服务不足、信贷保险难以有效推广。信息不对称和诚信体系缺乏是造成种子等农资行业当前的“痛点”,这正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用武之地,解决信息不对称,消灭信息孤岛,提高供需双方交流、产品生产、流通以及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等效率。

  在种业领域,经销商能充当行业“防火墙”、物流和资金平台。因此,发展种业电商应搭建平台,让经销商“唱戏”,推动传统经销商转型,而不是直接跳过经销商。

  王伟文 (爱种网CEO)

  传统农资企业融合“互联网+”

  以简便机械化为主要标志的农业2.0时代已经过去,而以智能化、精准化、定制化为标志的农业3.0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将成为中国农业发展,和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红利”。农资电商、农业互联网的发展,也有存在着很多问题,农业现代化生产缺乏科学管理手段,农业劳动者过于分散、物流不便,农业市场信息不畅通、信息闭塞,农民对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熟悉程度不高,农民对于品牌、商业模式的接受程度较慢等,这些因素让我国传统农业站无法快速转型。解决掉以上这些问题,也就找到了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钥匙。 田丰 (云农场执行总裁)

  三级互动降低生产成本

  农村淘宝农资平台主要是通过厂商、县级农资服务中心、村掌柜的模式,让农民直接从厂商采购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厂商主要包括农资生产商、村淘“品牌合伙人”和有意愿向“销售”“售后”分离转型的农资企业。县级农资服务中心负责综合提供各品类农资服务,不直接销售,但从县域整体销售额中获得厂商返点,从厂商授权、为村民提供售后服务、软性技能指导培训服务中获取收益。同时,大件农资的配送通过经销商完成,小型农资的配送由县级服务中心完成。村级服务站的“掌柜”以直接面向村民的宣传、营销和沟通为主,与其他村民形成强关联,掌握第一手大数据。

  王延哲 (淘宝农资招商总经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专题报道
   第A05版:专题报道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市场资讯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让真正有需求的人带着收获走
[相关]
品种审定制度改革的六点考虑
东方城乡报专题调查B04[相关] 2015-09-22 2 2015年09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