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顾向民 摄/记者 杨清悦
从红色凯悦轿车里走出来的沈万英,一件绛红色的毛衣,高高的马尾辫,脚蹬一双醒目的高跟鞋,衬着背后绿油油的农田看起来又年轻又精神,和之前穿着迷彩服、扎着头巾的田头照简直判若两人,更像是走在农田里的都市丽人。
从都市丽人到家庭农场主
“刚才你们小路进来的那片和这片都是我承包的农田。”沈万英站在一座约300平方米的仓库门前的水门汀场地上指着前后和远处一大片绿绿的田地说,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个家庭农场主的自豪。
地处松江石湖荡镇的这片一百多亩的农田,目前已是扬名四方的家庭农场,曾获2013年荣誉农场。就在这里,沈万英完成了从都市白领到家庭农场主的人生大转变。
说起五年前的正式“下田”,先前在松江一家日资电子企业工作的沈万英至今无怨无悔:“当时父亲承包的100多亩农田三年期约满了,父亲老了,干不动农活了,但他这么多年田里的辛苦投入就这么扔掉又舍不得,所以我辞职接了过来。”听起来颇有点长女“替父从农”的味道。但其实沈万英还有一层内因,就是从小耳濡目染的农家生活和对土地的感情以及想在土地上有一番作为的理想,“我就想不通了,年轻人干农活怎么就没出息呢。”憋着这么多想法,沈万英不顾家人的反对、村人的误会,走了一条跳出农门又回归农村的“回头路”。
在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沈万英就在这块田地上有了一番作为,采用一种和父亲种粮卖粮截然不同的农田经营方式,种出了优质粮,打造了自己的农产品品牌:“万英”稻鸭米,“万英”青团、“万英”糯米糕;她散养野鸭子、种小青菜、开辟葡萄园,走出了多种经营、产供销一体的家庭农场的特色。
实现自己的田园梦
自从接过父亲手中的115亩田地,沈万英一天也没有懈怠过。她积极落实由区、镇农业部门制定的“三三制茬口”计划,对自己所承包的农田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并改变思路,在某些田块改种绿叶菜,在改善土壤肥力的同时,增加了收入。她改变以往人工直播的方式,采用机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减少人力成本投入,显著提升了所种植的水稻产量和质量。
忙碌的时候,沈万英的一天通常是这样开始的:3:00起床,4:00搬机器,5:00开始打药水,然后一直忙到正午……从播种到大米成熟。“要深入了解庄稼的长势,就必须坚持下地。”她一天也不肯闲着,3、4月份翻田、播种、做青团,忙活水稻,9月中旬早稻收割、做糯米糕、种青菜、销售青菜……几乎是全年无休的状态。她也不让田地闲着,“开春翻田,播种大米,秧苗一掌高了,就开沟养野鸭,9月份收了稻米,马上种青菜,青菜到12月份陆续上市卖完,就又开始来年的播种了。”在承包农场的第一年里,沈万英家农场的水稻达到了每亩1368斤,获得了水稻生产管理优胜奖。第二年,她又凭借更高的产量夺得了区里的“优秀家庭农场”称号。
沈万英是个不安分的人,她喜欢挑战和尝试。她发现家庭农场发展的瓶颈,主要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收购价格不高,利润空间小,而人工成本和农药、化肥价格又不断提高。于是她积极寻找创新之路,在松江区农委的帮助指导下,积极申报农产品无公害认证,她还试种稻鸭米、购置生产设备、租赁生产场地和仓库,发展深加工,为她的家庭农场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
采访当天,记者看到沈万英的仓库里摆着一辆橘红色的拖拉机,高大威猛,怎么也想象不出是沈万英这个1.6米不到的小个子的田头座驾。沈万英说当初在镇上学开收割机时,培训班里的人也都小瞧她,纳闷怎么这里来了个女的!她当时不服气地反问,“女人开收割机,有什么不可以?”如今她踩着10厘米的高跟鞋都能很利索地爬上拖拉机。下田能开拖拉机,下厨能做糯米糕,沈万英简直是农家多面手,她注册成立的上海源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万英”牌商标,都是自己设计商标、包装袋。
几年的农场生活使不惑之年的沈万英对土地越来越有感情,也越干越有劲。在采访聊天的时候,她很喜欢把手机里拍摄的农产品照片展示给记者看,“诺,这是稻田里的野鸭子,300多只。”“看!这是我种的小青菜。”鸭子在半空中成群飞舞,小青菜一棵棵造型优美,漂亮得像一朵朵菜花。“我的小青菜可好卖了,老客户都爱吃。”沈万英眉飞色舞地谈着她的农场,情不自禁地用手比划着,仿佛说的不是田地而是她心中的珍宝。
如今沈万英的家庭农场已经有了一定的销售市场,“我不做广告的,都是老客户带来的。”沈万英说她有一批固定的粉丝,那些忠实的客户口口相传她的稻鸭米怎么香糯、用天然艾叶熬制的青团怎么清香、糯米糕怎么好吃又好看……她还把丈夫也拉下田,父母姐妹以及家中的亲戚都参与到她的事业中来,把承包田经营成了名副其实的家庭农场。
农田生活虽然忙碌,但并没有改变沈万英的都市气质,不下田头的时候,她总喜欢穿着10厘米的高跟鞋,打扮得光鲜亮丽,“有时去区里开会,他们都不相信我是农民”。沈万英的脸上一直保持着自信的光彩,她的眼光和见识也确实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农民,她对家庭农场有很多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已基本完成,接下来她还要搞亲子活动,葡萄园采摘、农家乐等等。对于未来,沈万英有很大的梦想,她拿台湾的农庄做比照,“台湾的农庄虽然面积不大,但都是精加工和大投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很高,非常漂亮。”沈万英说自己也要往这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