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石家庄市为减轻雾霾等不利天气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决定实施最高一级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其间机动车按车牌尾号实行单双号限行,全市3733辆公交车全部免费乘坐。一时间“免费公交”再次成为“治霾利器”,成为街头巷尾老百姓的焦点话题。
其实“免费公交”并非新鲜事,早在2011年四川成都市便率先推行城区免费公交,但最终由于政府财政支持难以为继等原因无疾而终。教训更为深刻的是在广州亚运会期间,地铁公交的免费政策引来了大批的“逛地铁族”,广州公交地铁的日客流量接近1800万人次,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同时还严重影响地铁正常安检和亚运安保工作进行,对市民上下班正常出行造成极大不便,该政策实行仅仅一周后便被“紧急叫停”,可以肯定的是,免费公交这般拥挤现状,必然大出政策制定者当初预料之外。
事实证明,免费公交如果能够一路走好,既可以节约能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还可以缓解城市堵车压力。但是,虽有看得见的诸般好处,却不宜突击冒进,政府部门应该先行厘清关系,对公交公司该给的政策支持必须到位,对于可能形成的高客流量必须做好充分的与预案。
没有人怀疑免费公交的良善本意,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免费公交的试验,给市场经济的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城市治理借鉴范本。公共政策的设计既要符合市场规律,也要考虑城市实际。更重要的是,哪怕是惠民政策,也要事前经过充分的民意酝酿和舆论的发酵。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要有公众的充分参与,否则政策施行的效果很可能会偏离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