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没有味道,阳光又有味道。阳光的味道,不在阳光里,而在阳光普照的田野里、庄稼里;在路上,在地上,在水上;在我们的衣衫里,鞋袜里;也在我们的眼里、手里,嘴巴,甚至是鼻子里。
早晨时分,我们看见的天亮,是阳光驱逐了黑暗;梅雨季节,我们感觉的爽气,是阳光消除了霉变;咂嘴吃饭,我们享受的美味,是阳光滋养了万物;寒冷缩手,我们周遭的温暖,是阳光赐予的光泽;即使是心情阴霾的日子,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我们的内心也会朗润,也会欢欣。你说,这阳光有没有味道?
阳光的味道,大人们的感觉最清楚。
夏收的时节到了,成堆成垛的庄稼回来了,运到了仓库场上,场地里堆满了庄稼。这些庄稼等待着人们去脱粒,去扬尘,去晾晒,去装袋,去收仓。这时,最需要的是天上的太阳,是太阳照射到地面的阳光。没有阳光,这活儿如何做?我记得因为几天的阴雨,队上只好将收割的麦穗分派到了所有的人家去。每户人家的大人用手脚揉搓,用木棍敲打,将麦粒儿脱出来,再放进烧烫的饭锅里,用文火烧灶,用双手翻转麦粒,慢慢地烘干麦粒。其实,即使麦粒烘干了,因为没有了阳光,麦粒上就有了焦味。手摸上去,麦粒不滑,不光。所以,夏收季节的阳光,对于农家来说,除了新鲜的味道,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
阳光的味道,父母的感觉最清楚。
冬天了,有时天好像是捅漏了似的,白天下,晚上还在下。家里的泥地起皱了,墙壁的砖块都出水了,人脸也阴沉了。父母没有办法,拿出了脚炉,将柴灰盛进了脚炉,将我们姊妹四个的衣服放在脚炉上烘。衣服冒着烟气,抖落出阵阵的酸味,呛鼻,不好闻,但人必须穿衣的,只好将就,这比穿湿衣裳要好。到了夜里睡觉了,钻进被窝里,手一伸一摸,才知道被子是潮湿的,黏糊糊的。用手抖一下,全是霉味、酸味、臭味,但人必须睡觉。父母拿着汤婆子走了过来,从被子的一头开始焐,焐了半天,湿气焐掉了,那个难闻的味道依旧在。那个时候,父母心里盼望着什么?父母笑笑说:等明天出太阳晒一晒。
阳光的味道,我们的感觉最清楚。上学去了,要走几里地的泥路,阳光出来了,路就干净了,路就板结了,路就好走了,心情就好了,书也读得进了。回到家,到棉花地里、到河浜上,采摘瓜果,攀芦菽,因为有了阳光,瓜果芦菽都是热烘烘,用手敲开,用嘴撕开,感觉上头还有点阳光的热气,我们知道这是阳光味道。烧饭了,上灶了,要添柴禾了,柴禾被阳光晒得干干的,抱在胸前还闻得出有阳光的味道,把柴禾塞进灶头,火一点就着,火势很旺,烧饭也快,烧出来的饭也香,饭香了,吃得下,吃得多,身体就好了。傍晚了,夕阳还挂在西边,红彤彤,暖洋洋。今晚肯定不下雨,我们就开始约小朋友,吃好饭后到仓库场上“打仗”去。
阳光有味道,这肯定无疑了,但是确实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告诉我阳光究竟是个啥味道,但我有感觉,这感觉是:有了阳光,一切,包括你和我,都可以变得甜甜的、香香的,也可以变得涩涩的、纯纯的,当然也可以是暖暖的、柔柔的,甚至是健康的,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