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上海各大“花节”争相登场,桃花节、菜花节、樱花节已是市民熟悉的农业旅游节,金山今年推出了首届“田野百花节”,设计4条赏花路线,8处主要景点,几乎把整个金山的主要农业区都变成了一个“大公园”,申城各类“花节”,成为市郊文化产业的一个“引爆点”。
通过“花节”启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体现市郊彰显地区经济和产业优势,培育郊区文化产业项目发展,吸引文化产业快速集聚壮大的智慧做法和智慧手段。
“花节”创新了郊区资源利用,更好地发挥郊区综合效益的开发利用空间,以文化创意产业带动旅游、现代服务业以及地区相关产业共同发展,推动本地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推动上海郊区文化产业孵化、培育、壮大、推广、快速成长。
上海郊区的“花节”要延伸发展,也加大了“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和开发运用。上海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广泛,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在各类“花节”中做好“非遗”项目的传承弘扬、继承发展、创新利用,把“非遗”项目设计运用到”花节“的文化演绎中来,有大量的创意设计空间和产业延伸天地。
如今放眼“花节”各个旅游景点、古镇老街,各式非遗的民俗文化展示活动,从赛龙舟、包粽子、农民画、田歌演唱、蓝印花布、皮影戏、剪纸、泥人、竹刻艺术等,伴随具有浓郁特色、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展览和各个文化景点活动,吸引大批上海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彰显出非遗产品特有的风情和文化吸引力。“花节”活动通过大力发扬、光大“非遗”保护传承,展示“非遗”项目丰富的创意创新的追求,提升了各类“非项目传承的现代理念、传播方法、推介新招和包装档次,与现代旅游业、都市服务业紧密结合,赋予了各式非遗项目的时代特征和市场元素,展现了春申故地深厚久远的文化内涵。
“花节”的旅游纪念品,是折射一个地方创意智慧、文化追求和审美情趣之所在,如何让广大的参观者留住应有的记忆,创意开发有“花节”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也是推进市郊文化创意的极好机会。作为“花节”在内的上海郊区旅游项目,包含深厚的文化渊源,又有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支撑,加上整个上海的发展背景和众多的文化活动,理应为市郊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提供良好的条件,关键要在土特产和纪念品的创新创意、本土特色、现代包装、精致精良上下功夫。就拿郊区的土特产来讲,郊区风味迥异的食品土特产,如何做成响当当的知名品牌,在馅料和样式上创新,有多种包装和速冻产品,一年四季都有供应,还有大量文章可做,其中的商机和突破,需要包括“花节“在内的各个旅游项目设计者、组织者,借助文化创意的翅膀,去考虑和突破的事情。
“花节“要充分运用那些可以留下上海郊区文化印迹的旅游纪念品,突破传统思路,跟上国际流行趋势,把上海郊区丰富的旅游经典胜地,设计到新款式、新载体、新物品、新器具上面,借鉴市面上现在流行的“混搭”和“跨界”手法,开发运用到各种物品上去,做成更加新颖别致的旅游纪念品,吸引上海和各地更多的旅游者背包客,扩大上海郊区的影响,延伸文化创意的产业运用和生产性保护发展,这是极富创意的一件事情,其中有许多的文章可以去做,蕴含无限的产业机会。迈前一步,上海可运用各种“花节”载体和平台,来助推文化产业的蓄势待发,创造生机无限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