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在成安县封边董村万亩高产示范田里,种粮大户封延山正在给小麦喷施除草剂。他说:“当今小麦返青,按常规这个时候俺们肯定浇水,但县农业专家告诉俺‘今年不行,等几天再浇田,要抓紧给小麦除杂草。’”
该县农牧局副局长、农业推广研究员常蕊芹介绍,今年地温偏低、墒情好,这个时候浇水反会导致麦苗旺长和后期“早衰”,不利于小麦高产,“当务之急是做好除草、病虫的预报防治工作”。为此,县里实施“三包”,即“县主要领导分包示范方、乡镇领导包地块、农技人员包村”,每块地都落实到“具体人头上”。
“育种关系着蔬菜产量,没技术不行!”在全省最北边的蔬菜种植重点县沽源,正忙着育种的五甲地村菜农张有朋说,依靠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当地“错季蔬菜”树起了品牌,让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多元。
3月初,河北省小麦专家顾问组成员在分区考察的基础上,集体对邯郸、邢台、衡水、沧州、保定等地小麦苗情、墒情、病虫情进行了考察会商,出台该省《2012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方案,及时下发各地,要求农业技术人员包村、包地块,结合当地实际,指导农民分类搞好小麦田间管理。
该方案指出,今年小麦基础扎实、长势均衡、群体适宜、个体健壮、墒情较好,全省麦田一类苗占45.3%,二类苗占44.7%,主体麦田群体为68~75万,为近年来长势较好的一年,为小麦高产奠定了基础。但是,也存在早春温度偏低、返青生长推迟、越冬青枯叶较多、杂草发生较重、部分麦田偏旺等不利因素。
专家顾问组号召各地,坚持促苗早发、分类调控、科学应用肥水的技术路线,把握好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促使苗情进一步转化升级。一要锄划镇压,促苗早发育;二要促控结合,搞好主体麦田的肥水管理,对一类麦田实施拔节期追肥浇水,二类麦田一般在小麦起身初期追肥浇水,三类苗管理以“促”为主,及时进行返青期肥水管理;三要及时做好化学除草,综合防治病虫害,关注天气预防和应对倒春寒。
据了解,固安、赵县等地农技人员到户入棚讲技术,故城县全面开展以化肥、种子、农药、农机具及零配件为重点的“执法行动”,卢龙出现“团购农资”,各地都积极投身于春耕备播工作之中。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