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阡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9月0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间地头是最好的学校,十三年来从未间断学习

  徐柯楠

  十五年前的夏天,就读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徐柯楠,懵懵懂懂地报考了宝山区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的“蔬菜植保”岗位。当时他觉得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守护源头食品安全和所学专业很相关。考入后,才发现原来一切需要从头学起……

  □记者 施勰赟

  工作十五年来,无论酷暑严寒,徐柯楠扎根基地,刻苦学习,从最初的农业小白不断提升,成为资深农技推广人员,先后在蔬菜生产的多个岗位流转,参与了宝山区设施菜田项目建设、农业“数字化转型”、蔬菜标准园创建、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减量化复垦土壤质量监测等重点工作,为宝山区蔬菜生产保供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前不久,他还荣获了“全国农业农村先进工作者”称号。

  扎根基层

  填补农业知识盲点

  “可以说,没参加工作之前,我对蔬菜的认知仅限于能叫得出菜场常见蔬菜的名字。”徐柯楠回忆,刚接触农业的他,工作没多久就闹过一个笑话。

  宝山区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有个惯例,凡是新人都需要到基层蔬菜生产单位先蹲点实习一年,跟着农场职工一起从事各项种植管理工作,从而更直观地熟悉蔬菜生产,了解各个关键农时所要完成的任务。

  有一天,他被农场负责人安排进行播撒鸡毛菜的工作。领取种子后,他没来得及细看,急匆匆赶到田里,准备打开时一下傻眼了,明明应该是鸡毛菜,怎么包装上写的是青菜种子?他赶紧跑回种子管理办公室更换种子。和同事说明来意后,同事笑着给他做了科普,原来在冬春季、夏秋季,根据气候环境和市场需要,青菜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无论是鸡毛菜还是青菜或是菜薹,都是青菜的不同生长阶段。

  “刚进单位时,领导也给过我两本蔬菜技术专业的书籍,我都认真看完了。但经历了这件事后,我才理解了什么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农业工作还得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认真干。”徐柯楠决心跟着农场的工人好好学习种植管理。从翻地整地、开沟起垄,到播种定植、施肥打药,一直到最后的采收入库,每一步他都反复尝试,边做边问,学懂弄透才罢休。蹲点实习的一年里,他逐渐熟悉了现代蔬菜生产体系、科学农艺技术、蔬菜品种繁育等知识,并在工作中逐步推动新农药的试验示范,指导植保观测圃日常调查与预测预报工作。

  而最让徐柯楠感叹的是,一年的实习让最初对田间作物的幼苗期不熟悉的他,体验到了一颗种子到成熟采摘的整个过程。“看到自己亲手定植的黄瓜逐渐长大爬藤结果,播种的青菜叶片伸展成型,一种劳有所得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用好所学

  在统计工作中开拓视野

  在经过农场一年的生产实习与学习积累后,徐柯楠被借调到宝山区农业农村委蔬菜办,负责跟进宝山区设施菜田建设项目。从最初设计到最后验收,徐柯楠都全程参与。有过田间劳作的经历,徐柯楠很容易就发现了一些设计不合理的细节,并成功赶在施工初期及时做了改进,让项目更顺利推进。

  设施菜田建设完成后,徐柯楠又开始接手蔬菜生产信息统计工作。不同于田间地头的劳作,信息统计需要他对全区整体情况都有所了解,对农时有一定的认知。“起初,我总认为信息统计就是把数据汇总合成后填在表格里就算大功告成了。真到做起来才发现,蔬菜生产信息统计考验的是统计员对蔬菜生产整体与细枝末节全面认知的基本功。”徐柯楠举例,从镇村传来的一份月度蔬菜播种统计里,某品种蔬菜显示种植了一定的数量,在田品种数量上却并没有比上个月增加,这样的统计遗漏与逻辑矛盾需要进行横向比较才能发现,不能简单地在数据上做加减。再比如说,某个生产基地当月蔬菜品种在播种上显示的数据和最终收获的数据是不匹配的,要结合不同品种的生长周期来跨月甚至跨季来对比,这就要求统计员熟悉每一个品种的生长周期……

  基于对生产情况的不断了解,徐柯楠时常会在统计过程中发现一些记录的蔬菜播种时间不恰当、已过季品种未及时减少等细节问题。在遇到问题与疑惑时,他会翻阅技术书籍查询了解,询问技术专业条线的专家,避免错误数据的累积。

  经过多个周期的蔬菜生产信息数据收集、统计、汇总、分析,徐柯楠感受到,一个全新的视角也逐渐在自己眼前打开。“之前的生产实践虽然深入基层一线,近距离接触农业生产,但是所能看到的了解的也只能是一片农田、一个农场。自从开始了全区的蔬菜生产信息统计工作,我接触的便是整个区的蔬菜生产。”庞大的数据信息,让徐柯楠从时间的长度与地域宽度,对全区整体的蔬菜生产情况有了认知,也对各类蔬菜作物生产周期有了全面了解。

  感受酷暑严寒

  更明白农技推广的意义

  在借调宝山区农业农村委工作期间,徐柯楠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农业技术服务工作者。工作间隙,他时常会结合各项生产工作检查深入基层,用自己的所学所知,为生产种植户答疑解惑,做好技术推广服务与各项政策宣传。

  正是因为感受过田间劳作的辛劳,徐柯楠更能理解农民,也更明白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每当有新的技术需要推广,他都会事先自己先学一遍,把难点堵点弄懂学透之后,再转化成农民能够理解的语言,用更通俗易懂的讲授方式到基层传播。

  他还记得,在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初期,不少农户参加完培训后,只是大致了解到可以用黄板、杀虫灯来诱杀害虫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却没有认真了解黄板、杀虫灯的有效摆放位置。在基层检查时,徐柯楠发现,有不少农户摆放黄板的位置都不正确,甚至有农户为了通电方便,将灭虫灯装在了生产大棚内。“这样做反而将害虫吸引进了生产区域。”徐柯楠决心手把手指导。农户记不住“黄板距叶片20厘米左右”这样的数据,徐柯楠就伸出手掌让他们比一掌的距离,并下田帮助农户摆放黄板。

  此前全市推进数字农业工作时,徐柯楠恰好负责农业生产地块登记入图以及农事信息系统的培训指导工作。不少生产单位在培训后仍不会操作系统,徐柯楠了解后,联系熟悉的生产单位,借来他们的平台账号进行实践操作练习。熟悉这套新系统后,他立即对各生产单位发来的询问给出细致讲解说明。

  徐柯楠与农户接触久了,了解他们的习惯用语,在布置工作时会尽可能地将一些专业术语转化成农户熟悉的表达,便于他们更好理解。在做统计工作时,他也会很仔细地将一些比较笼统的数据做细化说明,避免遗漏。

  徐柯楠还会将别处看到的好方法、好技术毫无保留地和农户分享,比如看到小朋友对挖土豆、挖红薯之类的农事体验更感兴趣,就会建议一些有亲子体验的农场在提供采摘之余增添一些“挖掘”类的体验。

  “作为一名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就应该立足生产实际,从新技术新设施设备的应用与推广上,不断研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环境。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朝着无人化方向学习和努力。”徐柯楠说,当下正处在农业现代化变革的风口处,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也只有勇于尝试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新技术,才能以一个合格农业技术人员的身份站在田头,去亲身参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与农业现代化变革的实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综合
   第05版:阡陌
   第06版:绿野
   第07版:科普
   第08版:宠物
田间地头是最好的学校,十三年来从未间断学习
东方城乡报阡陌05田间地头是最好的学校,十三年来从未间断学习 2023-09-01 2 2023年09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