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猫咪受到各种因素的刺激后,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出现应激反应的猫咪,一般会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呕吐、腹泻等临床类似发病症状,严重时会影响猫咪的生命。引起的原因可能是某一种因素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在饲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和分析。
日常生活产生的应激因素
猫咪也有生存压力,包括吃、住、环境、排泄等,这些都是猫咪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这方面改变后引起的生存压力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发生应激,这时候猫主人会发现,原本好好的猫咪,突然出现精神不佳,食欲不良,检查也没有明显的器质病变。
猫咪生存压力有以下几个方面:食物种类的变化,突然换粮;喂食时间不固定,饲喂地点频繁变化;多猫家庭没有足够的猫沙盆,影响猫大小便;猫窝或者猫沙盆摆放在声音嘈杂的地方或人员流动性多的地方;没有及时清理猫沙盆等,还有家里新增加了其他宠物,如新带入了狗狗或猫咪,这些因素也会引起猫产生焦虑,出现应激。
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
猫咪需要对自己生活的环境进行熟悉了解,并确认生存环境的安全性。如果环境突然出现变化,会让猫咪感觉到焦躁不安,猫咪就会产生陌生感,甚至出现惊恐的状态。
具体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有以下几个方面:猫咪主人搬家;突然由陌生人寄养或领养,家中有陌生人来访;猫咪生活的房间有改变布局,平时的猫窝、猫沙盆等地方出现了新家具;日常生活中的噪音、音乐、吼叫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如暴风暴雨、雷电或强烈的刺鼻气味,天气骤然变化。带猫去较为陌生的地方,或乘坐交通工具等,也是应激因素。
疾病健康的压力
猫咪自身的健康问题。特别是患一些慢性疾病,通常都会造成猫咪处于慢性应激的状态,部分疾病还会间接性引起猫咪不适和疼痛,让猫咪表现出精神异常。
患疾病后产生应激有以下几个方面:带猫咪前往宠物医院或者在医院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应激;老年猫咪视觉听觉出现障碍;主人突然给猫咪剃光毛发产生的不适;给猫咪服药或注射药物身体出现变化;平时不规范的洗澡都有可能引起猫咪发生应激。
如何避免猫咪应激反应
在饲养猫咪中,要注意减少上述各类应激因素对猫咪影响。在此要特别强调,多数室内饲养的猫咪心理状态还是很脆弱的。尤其是上班族们养猫,猫咪从小就单独生活在家,接触外面的人和物较少,对任何环境变化更加敏感。平时主人尤其要注意不要过度恐吓和责罚猫咪,其次,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假如猫咪很害怕躲起来,切记不要让客人去打扰猫咪。这个行为看似“矫情”,但猫咪真的很容易因为客人硬拉硬拽出现身体状况。有些猫咪会因受到惊吓不敢吃东西,有些猫咪则开始频繁舔毛或吃一些奇怪的异物。出现应激后让猫咪慢慢地自我调节,主人要有耐心,多陪猫咪玩玩,同时多留意猫咪的进食以及排泄情况,猫咪应该会慢慢恢复正常,如果较长时间没有得到恢复,需要就医治疗。
一定不能“硬碰硬”
遇到猫生气,并且已经把你当做敌人的时候,最好不要有试图接近猫或者抚摸猫的动作,在猫眼中,这种行为无异于公然宣战,主人很容易被划伤或者咬伤。猫生气的时候,不要与猫对视,否则猫会认为你在挑战它,会增加攻击你的可能性。聪明的主人会坐下来或者躺下来,不给猫强烈的压迫感和威胁感,并且会选择给猫一个安静的或者可以隐蔽的空间来让猫冷静下来。
总体来说,想要对付脾气暴躁的猫,一定不能硬碰硬,软硬兼施和恩威并施的方法就很实用。在猫情绪激动的时候,给予它关怀和关注,尽量不要做出一些影响猫情绪的事情,以免受到攻击。
如何判断猫生气时的表现
当猫感受到身边存在潜在威胁或者有不利于自己生命的事物出现时,全身会处在高度紧张和戒备的状态,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或逃跑或攻击。
处于戒备状态的猫,眼睛会一眨不眨地盯着威胁物,表情严肃、眼睛圆睁,紧绷的神经使猫眼睛里的瞳孔缩小,由正常情况下的一个圆圈缩小成一个小点。
瞳孔变窄、耳朵向后压、头部向下,这都说明猫有准备进攻的打算了;露出尖锐的牙齿,胡须向上扬,同时发出比较低沉的叫声,这是猫在生气状态下忍无可忍的表现;身体弓起、身上的被毛全部竖立、尾巴向下收起,这是猫在遇到危险时的第一反应,用来警告敌人;尾巴不再竖立,低垂着用力地向左右两边甩动的时候,证明猫正处在愤怒的边缘,随时有攻击的可能性。
(据《选猫养猫全攻略》)
执笔:李增强 龚国华 赵洪进 插画:宋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