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化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就该指南出台的背景意义、目标任务、如何贯彻落实等问题作出解读。
问:《指南》出台的背景和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数字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数字化发展,国家出台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等规划性、指导性文件,都强调了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和发展方向,把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数字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历史性交汇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应优先运用数字技术对农业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制定了《指南》,这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指南》的印发实施,顺应了数字化发展趋势,契合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突出了农业数字化转型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对加快实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指南》提出了哪些发展思路和原则目标?
答:《指南》对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化建设作出了指导安排,既有路线图,又有时间表。
《指南》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思路,提出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发展智慧农业为重点,聚集资源要素,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示范区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实现数据资源互联共享、农业全产业链赋能增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指南》强调了推进原则,要坚持需求导向、前瞻布局,坚持政府统筹、各方参与,坚持产技融合、协同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注重效益,坚持规范发展、安全可控共五个方面工作原则,以此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创新与效益、融合与协同、发展与安全等关系。
《指南》提出了发展目标,要用3至5年,推动示范区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经营网络化水平、管理高效化水平、农业服务便捷化水平明显提高,示范区数字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大数据应用场景丰富拓展,建成一批智慧农业先行样板。
问:《指南》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
答:《指南》紧盯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面向乡村振兴的重大需求,紧紧围绕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重点推进四个方面共11项重点任务。
一是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信息服务终端设施两项任务。数字化建设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当前农村网络速度和入户通达率、农业集中生产区域的5G网络覆盖方面有很大需求缺口,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可通过加强与网信、工信等部门沟通,推动落实支持政策,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巩固提升4G网络服务功能基础上,推进高速宽带网络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实现农业主体信号全覆盖。
二是推进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包括加强农业数据资源建设和推动县域公共数据整合共享两项任务。当前,农业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贯通难、共享不充分等问题还较为普遍,为解决这些问题,我部牵头组织研发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为实现国家与各地、地方与地方农业农村部门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工具。示范区在推进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可依托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基座,按照全国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分类编码体系、数据标准接口,大力拓展物联网、互联网等在线采集新渠道,加快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数据资源采集体系,推动县域公共数据整合共享,加快打造县级涉农大数据应用系统,形成县域农业农村大数据“一张图”。
三是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包括加快农业生产智慧转型、促进农产品加工智能转型、引导农产品流通数字转型3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数字化是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催化剂和黏合剂。瞄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3个关键环节,《指南》提出,要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深度应用,建设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核心是要形成一批数字化解决方案,加快推动智慧农业从“盆景”走向“风景”。
四是拓展数字支撑应用场景。包括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一张图”、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一张网”、探索建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一朵云”、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一个码”4项任务。《指南》从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需求出发,列举了当前已具备较好数字化基础条件的4个应用场景,即面向政府监管的耕地用途管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向市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科技信息服务。
常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