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政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3月08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促进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推进远洋渔业转型升级,促进远洋渔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背景】

  远洋渔业具有战略意义,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约有30余个国家(或地区)从事远洋渔业生产,年产量超过10万吨的有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近年来,我国远洋渔业快速发展,我国远洋渔业法律法规体系已初步建立,并在不断完善。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扶持政策,强化科技创新,提高渔船装备现代化水平。控制产业规模,促进转型升级,坚持规范管理,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延长产业链,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与国际规则制定,加强多双边渔业合作交流。

  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支持绿色、环保的资源利用方式,完善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体系。合理调控船队规模,科学布局作业区域,持续强化规范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不报告、不受管制(IUU)渔业活动,主动参与全球渔业治理,切实履行国际责任义务,树立负责任国家形象。

  坚持合作共赢发展。深入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远洋渔业对外交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互利共赢合作,进一步巩固多双边政府间渔业合作机制,提升“走出去”水平,带动合作国家和地区渔业发展。

  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加强区域协同,鼓励分工互补,促进上下游产业协同进步、国内外市场融合畅通。以远洋渔业基地建设为核心,拓展水产品加工、储藏及渔船修造等领域,积极发展水产养殖,构建远洋渔业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坚持安全稳定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涉外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舆情应对。压实企业和船员安全生产、风险保障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提升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件。

  主要目标

  到2025年,远洋渔业总产量稳定在230万吨左右。严格控制远洋渔船规模,进一步提升装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稳定远洋渔业企业数量,远洋渔业企业整体素质和生产效益显著提升,违规事件和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区域与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全球渔业资源调查能力逐步提高,监督管理和国际履约措施不断完善。

  优化远洋渔业区域布局

  巩固提升大洋性渔业

  金枪鱼。稳定金枪鱼渔业规模,优化船队生产布局。与资源丰富的沿海国家和地区开展长期友好互利合作,根据资源国发展需求,适时推进渔业合作项目建设,带动资源国渔业经济发展。全面落实国际金枪鱼养护管理措施,进一步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支撑和监督管理体系。完善上中下游产业布局,建立产业发展促进平台,加强金枪鱼全产业链建设,提升产业效益;积极培育国内金枪鱼市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设立区域金枪鱼交易中心,研究开发“中国远洋金枪鱼指数”,引导价格形成机制,打造一批高端知名品牌。

  鱿鱼。稳步发展远洋鱿鱼渔业,控制渔船规模,合理利用北太平洋渔场,调控西南大西洋渔场,优化东南太平洋渔场,稳妥开发印度洋渔场。通过政策引导和履约评价机制,优化鱿鱼渔业生产布局,鼓励发展精深加工,拓展产品市场,提升发展质量。加强鱿鱼全产业链建设,规范产品质量标准,建立渔获可追溯认证体系。逐步完善大洋性鱿鱼产卵场保护和自主休渔制度,全面推广电子渔捞日志和科学观察员制度,探索实行配额捕捞,推进鱿鱼合法捕捞证明制度。积极参与区域渔业管理组织事务,增强鱿鱼渔业履约能力。做大做强中国远洋鱿鱼交易中心,加强“中国远洋鱿鱼指数”开发和应用,引领全球鱿鱼资源的科学养护和可持续利用。

  中上层鱼类。合理调控中上层鱼类捕捞船队规模。加强海上转载和运输船监管,规范中上层鱼类渔业活动。加强“灯光诱鱼”在围网作业方式中的替代性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中上层鱼类资源变动规律研究,增强资源中长期预测能力。加强中上层鱼类资源调查和评估,提升在相关区域渔业管理组织中的科学研究参与能力。极地渔业。(略)

  规范优化过洋性渔业(略)

  推进远洋渔业全产业链集聚发展

  推动企业全产业链发展。鼓励远洋渔业企业通过管理融合、资源互补、行业协同等方式,加快向产业后端发展,打造聚合捕捞、养殖、加工、冷链、配送、市场和品牌建设的新型全产业链经营形态。支持远洋渔业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等方式,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持续提升国际履约、经营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积极开拓国内水产品市场,增强远洋渔业品牌影响力,扩大远洋水产品消费。

  推进产业规模化集聚发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鼓励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远洋渔业基地,推动水产养殖品种与技术走出去,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内各沿海地区远洋渔业发展实际需求,争取建成3—5个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打造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区域性远洋渔业产业集群,提高集聚效应和能级水平,推进产业规模化集聚发展。

  健全远洋渔业发展支撑体系

  强化科技支撑。鼓励科技创新、装备研发与技术应用,加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加快提升远洋渔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渔船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以机代人,降低成本。支持生态友好、环保节能型渔船渔具和捕捞技术研发,加强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远洋渔业领域的研发和应用。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系统与资源环境保护措施,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全球渔业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加快开展公海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联合开展重点国家或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持续开展渔业资源生产性探捕,促进全球渔业资源的科学养护和可持续利用。

  加强人才培养。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远洋渔业科教单位和培训机构,探索远洋渔业人才“订单式”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推进高层次远洋渔业企业管理人员培养,落实远洋渔业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推进船员依法持证上岗,进一步扩大船员技能和安全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履约意识和能力。推进远洋渔业职业观察员队伍建设,组建适应国际渔业管理发展趋势、满足我国远洋渔业履约要求的观察员队伍。努力拓宽船员来源渠道,稳妥推进外籍船员规范使用和培训管理。结合我国远洋渔业发展需求,加快远洋渔业国际人才团队建设。

  提升远洋渔业综合治理能力

  全面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着力推进以船位监测、电子渔捞日志、远程视频监控、公海转载监管、产品溯源为重点的远洋渔业综合监管体系建设,推进实施国家观察员计划,完善公海转载观察员自主监管。持续加强规范管理,坚持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非法捕鱼,健全长效机制,全面实施远洋渔业企业履约评估制度。强化属地管理,压实地方责任,完善行业自律协调组织与服务体系,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持续提升监管水平。

  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根据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法规要求,加大远洋渔业安全生产和安全保障设施设备投入,加强安保防护,推进远洋渔船、船员安全保险全覆盖,保障渔船及船员生命财产安全。研究完善新冠肺炎疫情状态下远洋渔船检验方式方法,消除渔船生产作业安全隐患。健全完善船员工作条件及管理制度,维护包括外籍船员在内的船员合法权益。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企业及船员安全生产及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几内亚湾、索马里、马六甲海峡等重点海域海盗防范工作,探索建立涉外事件预警响应处理机制,不断提升远洋渔业涉外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深入参与国际渔业治理。(略)

  加大远洋渔业发展保障力度(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关注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专版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促进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东方城乡报政策B02促进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2022-03-08 2 2022年03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