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8月3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乡村文旅产业 发掘乡村多元价值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人们的生活如同按下了快进键,卖力地工作、赚钱,快餐果腹,行色匆匆……整个世界都被挤压为一个字:快。以“慢城”为代表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破解城市病的药方之一。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的桠溪镇,慢淳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作为当地第一家集餐饮、民宿、伴手礼销售、文创设计、亲子研学、志愿导服业务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新兴农村休闲旅游业态,让人们对生活节奏有了重新认知。

  □康晨远

  “慢城”诠释“慢文化”

  何谓慢城?这要追溯到1999年意大利慢城联盟(Citta Slow)的诞生。加入联盟需要满足在城市人口、环境政策、城市发展规划、食品生产甚至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54项具体规定。慢城核心旨在倡导纯粹的生活,保护当地特色,对伴随全球化而来的同质化和标准化说“不”。2010年11月,中国南方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的小镇桠溪成为发展中国家首个“慢城”,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这座“国际慢城”并非一座城,而是独辟的一块区域,跨越了高淳区桠溪镇的6个小村庄,囊括2万左右的人口。在被授予“国际慢城”称号前,桠溪镇因优美怡人的自然景观主打“生态之旅”。2006年,桠溪镇把最后一家化工厂迁出村子,开始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7年开始铺设生态路,在充分尊重原有青山绿水,保持原有的生态机理基础上,政府在道路建设、环境治理、综合改造、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事业补贴等方面先后投入近8亿元。桠溪镇坚持慢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提升、经济增长与富民惠民同步推进、都市农业与美丽乡村同步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旅游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度假为一体的悠闲宜居之城。2015年11月,在区业务主管部门和桠溪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国际慢城景区桠溪镇大山村成立慢淳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是大山村第一家农家乐合作社,也是当地探索合作组织和农村休闲旅游业态融合的最初尝试。

  合作经营创品牌

  合作社由国际慢城景区内的农家乐、农家客栈、农副产品销售店及周边经济林果等种植户组成,实有成员31户,成员出资100万元,由返乡创业青年陈孜担任理事长,依托“慢淳农家乐服务站”作为基地开展运营。一是在经营农家乐方面,力求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客源安排、统一产品采购、统一品牌包装、统一服务标准”。合作社平台统一安排客源,成员严格按照合作社制定的菜单价格、客房价格接待游客,从合作社分流出去的客源,按照营业额的10%返还给合作社,作为合作社的收益。二是合作社通过招标、筛选优质农副产品,统一产品采购,降低食材成本,保证食品安全,提升品牌附加值。当地盛产竹笋、茶等特色产品,合作社组织统一从农户手中收购,统一包装、统一定价,由“慢淳”服务站平台出售,统一打造“慢淳”品牌。三是合作社与相关方达成互赢互利合作模式,通过吃、住、娱、购、路线导服、景点门票、景区小交通等一站式服务带动客源,统一服务标准,为景区增添人气,增加门票及小交通收入,合作社从中领取折扣作为收益。合作社通过不断学习,整理思路,梳理合作运营的重点,不断思考和调整运营模式,与汽车租赁公司合作运营,联合高淳地方旅行社平台扩大宣传效应,不断吸引游客量,为成员带来收益,2018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合作社营业收入308万元,带动成员户均收益5万元。

  创新业务增服务

  2019年,合作社创新改革,丰富业务内容。合作社根据成员餐厅发展现状,制定了各家成员店铺差异化经营路线,推出石墙围乡土文化餐厅、大山村精品文艺餐厅、慢钿酒酿餐厅和人文民宿等店铺,吸引了大量游客体验,乡村旅游直通车非周末时候也人气爆棚。联合兄弟合作社——南京康之源牡丹合作社,打造“休闲农业+牡丹宴”餐饮品牌;与顾陇蜂蜜专业合作社打造“慢淳”金花蜜,增加合作社收益,提升附加值。传承米酒文化及手工美食文化。发扬匠心精神,开发“慢淳”桂花米酒,盘活村内空置房、闲置老房屋,发动全村致富能人,参与手工制作地方米酒,设立加工生产基地、销售门店和米酒直营店;指导返乡创业青年赴浙江学习制作慢城传统美食——手工水塔糕,并注册“慢淳”商标,经过半年销售,广受游客欢迎,最多1天销售3000盒。

  合作社还成立乡村导服队伍,为游客做服务向导,并与南京乡村旅游直通车、南京商旅公司等合作,主推慢城一日游、二日游精品线路,带动人气增加收入。承办培训业务,多次与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合作,承办乡村旅游培训班、乡村研学班,2019年承办外省乡村游培训业务28期,接待3100人次。

  合作社讲求开门办社,以定期开展课程交流的形式与外界合作交流。结合慢城发展历程,集合创业个体的典型特质,融合国内外民宿经营、乡村旅游、慢食文化等方面的优秀案例,定期进行课程分享,为地方社会组织及社区定制“创业课程”“乡村审美微景观营造”“乡村研学实践”等系列孵化课程,逐渐形成“她创业学堂”课程体系,未来能向更多的乡村辐射,把慢城文化和致富之路形成模式进行推广,形成国际慢城乡村产业链,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打铁还需自身硬

  高淳人的生活是一种闲适的“慢”。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传承,使慢城的生态与人文完美融合。慢淳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开创了从以富民为本到走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道路,开启了对“慢”文化的不懈追求。在理事长陈孜创建的“印象慢城大山村”公众号里,你能看到慢食、慢宿、慢乡村的慢生活体验。在这里,蔬菜是自己种的,田地里使用的是有机肥,鸡是自家养、漫山跑的,猪羊也是家养的,连油也是农民自己榨的菜籽油,一碗鸡汤,建立人与自然最直接的连接;米糕、桂花酒、小桥流水环绕的民宿,在合作社,你能切实体验到大自然的静谧,让心灵返璞归真。

  理事长陈孜从2010年来到丈夫的家乡大山村创业,成立春牛农家乐,到2015年成立合作社,再到今天,已经和农家乐打了10年交道。她说自己很难忘记刚创业时和家人一起接待游客至凌晨的时光,辛苦却幸福,也一直感谢一路走来帮助她的人。去年疫情期间,合作社通过电商平台为当地售卖掉竹笋达万斤。

  如今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合作社恢复到往日人员火爆的光景却尚待时日,趁这个时间,陈孜仔细盘算了合作社未来的发展。她觉得,打铁还需自身硬。发展农家乐走产业融合道路是带领农民致富的好路子,但目前合作社在乡村功能和价值上挖掘得还不够深和准。突出慢城特色、擦亮“慢淳”品牌,需要更有文化特色和内涵的软硬件服务来支撑。下一步她打算从两方面努力。一是进一步发掘地方美食,充分利用好当地鸡、鸭、鹅、竹笋和桠溪镇养生资源特色,打造慢城慢食、慢生活特色;二是捡起自己画画的特长,好好装点民宿,要让住进来的客人有最独特的审美体验和舒适享受。她说:“我希望合作社不仅能留住城里人的身心,更要承载大伙儿的乡愁,给人美丽舒适短暂休憩的慢空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新农村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关注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B04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发展乡村文旅产业 发掘乡村多元价值
西藏农牧业跨越式发展结出“金色”果实
东方城乡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B03发展乡村文旅产业 发掘乡村多元价值 2021-08-31 2 2021年08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