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8月1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要振兴
治理要跟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治理有效”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诸因素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乡村振兴题中应有之义。

  不难发现很多这样的案例:有的村原本没有什么资源优势,是一无所有的空壳村,但在村“两委”带领下,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集聚众人智慧,“无中生有”发展产业,没过多久就变为产业兴旺、经济红火之地。这个过程中,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乡村治理出力甚巨。可以说,要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有效治理是关键一环。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框架下,乡村治理应是何种模式?乡村有效治理,即加强党和政府对乡村工作的领导,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广大农民在内的多元治理主体良性互动,从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同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合一”,实现乡村治理有章可循,保障乡村振兴有序推进。此外,完善的利益表达、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更是有效治理不可缺少的条件。

  当前,一些地方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严重,农村“三留守”问题突出;部分地区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仍然较大;有的地方黑恶势力活动仍有发生;一些地方不良风气盛行,天价彩礼让人“娶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让人“还不起”……这些乡村振兴中面临的现实问题,都需要有效治理加以化解。

  面对繁重的乡村治理任务,一些地方的乡村治理理念、方式和手段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仍存在差距,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相对不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诉求日趋多样,乡村治理的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处于经济社会转型中的乡村治理体系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为保障乡村振兴目标的顺利实现,改革与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迫在眉睫。

  就乡镇一级而言,如何让乡村治理工作机制健全、基层管理服务便捷高效、农村公共事务监督有效、乡村社会治理成效明显等,需要不断创新提升;就村一级而言,如何让村党组织领导有力、村民自治依法规范、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文化道德形成新风、乡村发展充满活力、农村社会安定有序等,需要持续发力。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探索党组织领导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路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机制、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机制、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完善基层治理方式、村级权力监管机制,创新村民议事协商形式、现代乡村治理手段等,都需要总结地方实践经验并加以提升。 孙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动态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B04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借力互联网 培育视野更开阔的“新农人”
乡村要振兴 治理要跟上
第二部分 宅基地申请和建房行为管理(四)
东方城乡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读B05乡村要振兴
治理要跟上
2021-08-17 2 2021年08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