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新主体·各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5月1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米蕉借力拼多多“火出了圈”

  早晨6点多,天刚刚放亮,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的东盟农贸城里已经停满了红色的三轮电动车,附近的村民们,正排队将刚刚割下来的青色小米蕉,送往分拣、包装的集散处。在长超过100米、宽近40米的农贸城主道上,叠满了整整齐齐的快递箱,三辆9.6米的货车停靠在农贸城大门外,等待着将小米蕉送往全国各地。

  作为南宁周边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之一,东盟农贸城曾长期为南宁市区供应农产品。但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这里多了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小米蕉的全国集散地。

  小米蕉是广西特有的香蕉品种,口感特殊,既酸且甜,外形短小粗壮。2018年以前,“除了南宁附近的菜摊、超市,其他地方都不会卖小米蕉,连传统流通的渠道都进不去。”金陵镇商家龙杰说。

  而现在却不同了,小米蕉借着新电商平台的下沉之力,开始走向全国,“火出了圈”。村民们都很清楚,自家的香蕉在拼多多上广受欢迎,“卖到了全国各地”。

  变化源自一家网上店铺。2018年,家住金陵镇的龙杰,是小米蕉种植大户,他听从了朋友的建议,在拼多多上开设了一家店铺,尝试网上销售小米蕉。最多的时候,龙杰一天卖出了8000单、超过6万斤的小米蕉。

  在南宁市西乡塘区的金陵镇、双定镇、那龙镇,村民们几乎把所有可用耕地都种上了小米蕉。

  龙杰的示范作用和日益上涨的收购价,激励了所有的村民。2019到2020年期间,以武陵村为中心,延伸到附近的双定镇、金陵镇、那龙镇,村民们把能利用的土地,都更换成了小米蕉。这期间,镇上也陆续出现了20多家拼多多店铺,不少村民过上了早上砍蕉白天打包的“双工种”生活,运输包装盒与快递的大货车,每天都从唯一的水泥路上驶过……“东盟农贸城的保安大哥,都会在农民们离开后,扛着自家的小米蕉来到收购点。”龙杰说。

  在庞大线上需求量的带动下,线下的跨区域通路也被首次激活。几天前,龙杰刚刚发货一车到北京,装了整整5万斤的小米蕉。随着小米蕉被一二线城市接受,大量网红也开始驻扎金陵镇和双定镇,通过直播的方式向更多消费者介绍小米蕉。

  实际上,早在2014年,双定镇就有人尝试把小米蕉放在网上卖,但始终没有什么大起色。创立于2015年的拼多多,建立了一个反向通道。这个起家于农产品的平台,在创立初期只卖农产品,并且逐渐摸索出了农产品批量上行的模式和算法。他们以商品流的方式,帮助包括小米蕉在内的中国各地特色农产品,精准匹配到喜欢它们的消费者,从而在云端建立起一个超级大市场,并且借此绕开传统农产品流通的限制,将农产品流通的基本单位由货车变成了包裹,通过产地—快递的方式,直接送到消费者手里。

  2020年,拼多多一共实现了2700多亿的农产品成交额,其中类似小米蕉这样的特色农产品,超过了1500款。依托农产品带来的高消费黏性,拼多多也一举成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和数千个类似双定、金陵的村镇,形成了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在市场的推动下,这个共同体仍在持续的进化当中。因为其消费和供给市场发展过于迅速,小米蕉还没有种植和管理标准,但一个小水果在带动三农、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已经逐步显现。

  周红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关注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白鹜鸭、芙蓉李、地瓜等特产构筑“龙岩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地方案例]
小米蕉借力拼多多“火出了圈”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各地B04小米蕉借力拼多多“火出了圈” 2021-05-11 2 2021年05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