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动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5月1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杨溇村听老党员戴地昌的故事

  □通讯员 王英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庄行镇杨溇村党总支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精心策划 、实施10项活动,从4月到10月,以开展上主题党课、表彰优秀党员、成立乡贤文化工作室、举办书法、绘画、故事、演讲、编织、厨艺及文体活动来隆重、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近日,在杨溇村我听到了有着51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退役军人戴地昌的动人故事。

  戴地昌,杨溇村514号村民。196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在10师47团1营1连服役7年,当过战士、饮事班长,荣立三等功1次,受到团、营嘉奖10次。铁道兵修铁路,开隧道打涵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风歺露宿,是最艰苦、危险的兵种。在施工中,戴地昌不畏困难、不怕艰苦,勇敢冲在第一线,因表现突出,于1970年11月在湘渝铁路施工现场光荣入党。后又转战成昆、成渝、青藏铁路建设。青藏铁路是我国第一条高原铁路,自然条件恶劣,塌方、冒顶常遇,生活供应艰苦,氧气稀少,青菜也很少吃到,但他和战友们不怕艰苦不畏困难,日日夜夜英勇战斗在开挖隧道、涵洞第一线。

  1969年的4月,在成昆铁路隧道施工中,他担任砂浆搅拌工。一次突遇山洞冒顶,大量地下水拌着砂石冲泻下来压在他腰部致其倒地,战友们扒开砂石把他拉出来送到卫生所抢救,医生开病假要他休息一周观察,但他只躺了二天又跑到工地上干了起来。常年累月在阴冷潮湿的山洞劳动,他落下了严重的腰痛后遗症,至今,一遇天阴下雨经常发作痛得直不起腰。

  1974年6月,在青藏铁路天峻山段面施工时突遇大面积塌方,将在里面工作的139个战友全部困在40多米长的山洞里,二天二夜断水、断电,一度与外界也失去联系,当时每个人都写好了遗书,表示为了祖国的铁路建设贡献青春无怨无悔。当时,担任炊事班长的戴地昌正在洞外炉灶上为战友们准备中饭,发现隧道塌方后立即带领副班长缪水仁等几位战友,冲向洞口投入抢救,后来又遵照连长命令做好饭菜确保现场伙食供应。全团干部战士奋战2天2夜,把受困的139位战友安全救出。他因表现勇敢被评为三等功。

  1976年4月,戴地昌退役到上海大华化工厂,1986年又调到到上海大众公交公司,1991年退休回到家乡庄行镇杨溇村5组,担任党小组长,又被村民们推选为生产队长至今。他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解放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精神,为村民做好事善事。如本组或邻近村民家举办婚丧喜事时,他应邀必到当起免费烹饪大师,充分发挥自己在部队学到的高超烹饪技朮,为他们做出一桌桌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从1978年至今,他约出场掌勺250多场次,烹饪酒席近5000桌,从没收过一分钱,深受村民点赞。有一次他从镇上回来途经大寨河桥时,突遇一个小女孩跌入河里,他想都不想扔掉自行车跳入河中救起了小孩,而自己花120元钱新买的上海牌手表因为进水而坏了。在深入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他遵照村党总支、村委会的工作部署,不折不扣做好。他要求党小组里的党员要当好领头羊,引领村民做好产业结构调整,抓好生态种植绿色发展,搞好和美宅基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全组33户村民家的宅前屋后干净整齐清洁卫生,宅前的渠道河,水清岸绿,没有一个鸡舍鸭棚,也看不到一处垃圾、杂物,清晨黄昏,村民们迈步在健身步道上,说说笑笑心旷神怡,尽情享受着新农村的幸福感获得感。

  戴地昌,这位在党50多年的老党员,牢记入党宣誓,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精神,受到村民的赞扬,荣获奉贤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最佳文明守护者”、庄行镇“三负责三满意”好党员和庄行镇最美村民组长”等荣誉称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关注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绿色食品宣传月上海站活动启动
带来一场不一样的非遗文化盛宴
新泾中学学生演员参演红色经典沪剧
在杨溇村听老党员戴地昌的故事
东方城乡报动态 A05在杨溇村听老党员戴地昌的故事 2021-05-11 2 2021年05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