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5月1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种子紧紧攥在自己手里

  □郑斐

  当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良种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自主选育的粮食种子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总的来讲,我国农业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也是可控的。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种子是关键。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科技对种业和农业发展至关重要。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显示,国际粮食总产增长的80%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单产增长的60%—80%又来源于良种科技进步。但种业开发投入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短期难以见到效益,影响国内种业企业科研投入的积极性。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所有种子企业每年的科研投入加起来不过40亿元,不到美国种业三巨头之一的孟山都年科研投入的40%。我国种子行业的科技含量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我国有14亿人口,民以食为天,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而要端牢饭碗,首先必须把种子紧紧攥在自己手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要积极加快新品种研发速度,优化种子市场秩序,指导广大农民科学选种、用种,为农田注入“硬核”生产力。同时要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壮大种业企业,支持研制推广实用高效农机装备,以科技创新推动种业提质增效。要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打好种业翻身仗。

  目前,世界种业正迎来以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生物育种科技革命。我们只有抓住机遇、加快创新,积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实现种业的跨越式发展,才能更好做到“中国碗装中国粮”。

  (摘编自《陕西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关注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分类施策盘活闲置农房
多措并举护航夏粮丰产丰收
把种子紧紧攥在自己手里
发展乡村旅游要善做“加减乘除”
东方城乡报言论A03把种子紧紧攥在自己手里 2021-05-11 2 2021年05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