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屈原庙村的十几位村民已经在李恒全的果地里忙活了起来。在刚过去的24小时里,李恒全一下卖出了8000多斤脐橙,这让他心中的压力陡增——村民们要赶在中午之前全部采完,并一筐筐地背到山下的收货点。
年过花甲的“资深果农”李恒全,是三峡工程最早的一批移民。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于秭归县紧邻长江西陵峡,位于三峡大坝库首,成为了三峡工程中最早的移民搬迁区。
大坝建成后,秭归吃水最深,境内的长江水位上涨超过175米,全县先后有10万人离开家乡进行异地安置,而不愿搬迁的村民则选择了就地移民,把新家安在了地势更高的山上。
李恒全所在的归州镇屈原庙村,一共840多户人家,大部分都是当时选择就地搬迁的村民。留下来的村民很快发现了新问题,山上土层薄,到处都是乱石与峭壁,无法种植农作物,但这并没有难倒留恋故土的村民。
“为了继续种果子,村民们全家老少齐上阵,一筐筐地把土从山下背到山上,这才有了现在一筐筐的橙子。”李恒全说。
如今,原来的老县城早已沉睡于江水之下,但在两岸的山坡上,村民们先后种出了35万亩果林,也重新建起了一座欣欣向荣的“新秭归”。
“周转筐”不足,一天“只”卖了8000斤
秭归与橙子的缘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屈原的《橘颂》。这里特殊的河谷气候和红土土质,让橙子皮薄色鲜、肉脆汁多、酸甜可口,是柑橘品类中的上好佳品。
随着三峡移民迁居各地,秭归脐橙的优质品种也开始向其他产区扩散。据了解,近年来被大众熟知的赣南脐橙,最早就是三峡移民带过去的树种和技术。
三峡大坝建成后,不仅在当地造就了高峡平湖的特殊景观,也为橙子种植带来了福音。由于三峡水库的蓄水效应,当地形成了区域性的海洋气候,昼夜温差大,冬季温暖湿润,不仅提高了橙子的聚糖效果,而且可以保障橙子在树上安全过冬,这也促成了秭归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全年均可产橙子的产区。
“全国只有秭归这个地方,一年四季都有果子卖。”李恒全说,“目前,果地里还有最后一茬春橙,5月份就要开始卖夏橙了。”
“去年疫情期间,线下的经销商来不了,一度担心橙子要烂在地里,最后还是卖光了,这多亏了电商。”李恒全说,现在基本不用操心销售的事儿,商家直接上门收购,而且基本上都是一趟包圆儿。
目前,秭归脐橙线上销售的占比已经超过了50%,仅誉福园去年就在当地收购了1200万斤橙子。
誉福园在宜都一共有四个仓库,其中秭归橙子的专用仓库达到8000平米,并配置了宜昌地区最大的一条分拣线,单日可以承载30万斤橙子的称重、分拣工作,以保障当天采摘的橙子,当天下午就可以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让消费者吃到最新鲜的果子。
朱道鹏是誉福园的创始人,老家也是湖北。在投身农业之前,他曾在公司担任副总裁。
2011年,朱道鹏回家乡调研高山蔬菜,发现当地上好的农产品经常遭遇滞销,农户眼瞅着蔬菜烂在地里却无能为力。农二代出身,朱道鹏感同身受,便萌生了帮农户卖货的想法,因此转型做了农产品电商。
誉福园在拼多多的店铺号是“269”,是平台最早的一批农产品商家,也伴随着平台共同成长。朱道鹏介绍:“拼多多的前身拼好货发出的第一单水果,就是在宜都仓库发出的,那一单就是秭归橙子。”
目前,誉福园已成为平台柑橘类的“头部”商家,2020年誉福园旗下全品类销售额超过了2亿,春节期间单日销量最高达到10万单,日销橙子超过30万斤。
投身农业十年来,朱道鹏感悟最深的还是农业的标准化问题;在深耕电商后这种诉求更为迫切。秭归地区的橙子种植,当前仍是分散式的小农模式。比如,李恒全所在的合作社有100多户人家,一共种植橙子508亩,平均每户不过5亩果地,而当地农户种植规模最大的也不过20亩,橙子的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就难以实现优质优价。
“誉福园接下来要与秭归的农户、合作社进行深入合作,推广标准化种植,让老百姓把橙子种得更好,卖得更好。” 朱道鹏说。目前,誉福园正在秭归产区的中心位置郭家坝筹建一座新的厂房,已建成厂房面积7000平米,最终将达到15000平米,并新引进了可对柑橘重量、大小及糖度进行实时分级的流水线,以销促产,全面提升销售过程中的标准化水平。
带动就业 重塑产业生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邓秀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柑橘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研究,被誉为“柑橘院士”。早在2003年,邓秀新亲赴秭归推广“留树保鲜”技术,并长期扎根当地为农户培育优质品种,先后从美国、加拿大引进了伦晚、红橙等优质品种,为当地农户开拓了一条致富路。
去年疫情期间,为了替湖北农产品“正名”,助力农户打开线上销路,邓秀新院士也化身“带货主播”,借电商之力进一步推动秭归脐橙上行。“目前,秭归脐橙品种已超过110个,种植面积35万亩,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红橙、冬有纽荷尔,已经真正实现了‘一年四季均可产橙子。’”邓秀新院士在直播中说。
电商平台的入驻,为橙子出山进城插上了翅膀。数据显示,2018年,秭归全县脐橙产业总产值超过30亿元。其中,通过电商渠道实现16亿销售额,占总量的一半以上。2020年,这一数字突破了20亿元。
橙子的销路被打开,当地的就业格局也被彻底改变,大量的用工需求和劳务组织应运而生。李恒全每次采摘果子都要请十几位村民前来帮忙。每逢用工最旺盛的时候,背果工每天的报酬能达到人均500元,采果工每天人均200元,甚至超过年轻人外出打工的日均工资。
除了劳务市场,当地的快递、仓储、物流和包装等关联产业也蓬勃发展,仅在归州镇的一条街上,就坐落着大大小小十几家打蜡、洗果和分拣车间,以及一家周转筐的加工工厂,预计高峰时期累计带动就业超过数百人。
韩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