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施勰赟
9年前,赵嘉峰等三名复旦物理博士合伙创立费勉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从创业初期租用“小得只容得下两个人”的共享办公室,到如今有了独立楼房的百人团队;从小众行业到被被认定为上海市“专精特精”中小企业,并入选上海市专利试点单位和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由企业研发设计的“时空分辨真空互联项目”中关键的真空互联模块还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赵嘉峰和伙伴们一步一个脚印,逐渐实现了他们的创业初心。
“中国人只要花时间、精力,就没有我们做不到的。”
赵嘉峰始终记得,在他读博时期,做科研总觉得缺了什么。尽管复旦已是国内顶尖高校,但在他所学的物理领域,高端精密的科研设备还得依靠国外进口,无法购得最先进的设备。“硬件就落后别人一代。”此外,国外设备厂商还十分强势,售后维修沟通困难。
比如,实验室花费了上百万进口的紫外灯光源设备,但质量并不稳定,使用不过几个月就会坏,每次修理费都高达好几万。团队找国外厂商沟通,对方却觉得设备没有问题,是中国的水、电、气有问题,要不就是使用不当造成的。他和团队一气之下自己动手花费6000多元对设备进行了升级,设备从此稳定。后来,在国外其他用户也投诉设备不稳定后,厂商还反过来向他们请教对设备进行了哪些改进。
“中国人只要花时间、精力,就没有做不到的。”自那以后,赵嘉峰就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新的规划:与其做科研,不如做好服务科学家的设备。只有实验室设备提升了,科研才不会受限于设备。
经过近10年的积累,费勉仪器成立后生产的第一个商业产品就成为企业引以为豪的拳头产品之一,实现反向出口。“很多人在行业内干了多年后会被固定思维框住,而我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尝试新东西。” 在低温材质上,美国企业曾定下“装置每延长1寸,极低温就将损失2摄氏度”的经验公式,但费勉仪器通过反复试验新材料和改进结构,在经过几代升级后,已能够实现“延长很多后依然接近极低温”,是国际最领先的产品,打破了美国对行业的垄断。
技术更优,中国产品也可以卖得比国外贵
近年来,赵嘉峰作为发明人申请专利20余项,已有19项获得授权,其中发明专利4项。身为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的他带领团队为高校、科研院所“量身定制”了大量科研仪器,助力他们更好地做好科研。“国内985高校一共不到40所,有30所是我们的用户。”费勉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欧宏炜告诉记者,不仅常规的设备费勉可以做,一些“啃骨头”的项目,客户也更愿意交给他们来完成。
随着费勉仪器的不断成长,越来越多的客户单位看到了他们,而费勉也成为了国外企业眼中不容小觑的劲敌。
2016年,费勉因产品精度高被国内某军工单位发现。为了拿下该单位的第一个订单,费勉仪器做了很多准备。国外企业代表在看到费勉出现在竞标会议后,竟心虚地直接把价格降低了一半。“虽然忙了半天没能最终拿到标书,但因为我们的存在给国家省了钱也是不错的。”欧宏炜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带着几分调侃。
这一次的失败,让赵嘉峰和团队意识到,费勉仪器想要登上更高的舞台还需要进一步提高。2019年,第二次参加该单位项目竞标时,费勉有了更多底气。经过早上8点到晚上11点近14小时的谈判,费勉一举PK掉了德国、瑞典几家大公司,拿下来这张千万级的订单。
而最让“费勉人”骄傲的是,费勉仪器从来不靠打价格战取胜。企业凭借着过硬的产品性能、质量,价格虽高于行业均价,依然拥有不少国际客户。“有的客户在同类企业竞价时会直接问对方 ‘你们能不能做到像费勉仪器这样的指标?’,显然在很多高精尖领域,仅有价格优势是不够的。”
如今,费勉仪器不仅做好了科研院所的服务者,还逐步向大众生活领域探索。“我们企业刚成立9年,仍处于初创阶段。”在赵嘉峰看来,费勉仪器还有很多事情待完成,还有很多国内外“卡脖子”的难题等待他们去探索突破,“我们团队将保持住无穷无尽的好奇心,继续开拓创新,助力国内科研更进一步,让企业发展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