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新主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2月0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爱好变作职业,盐碱地上散发鱼米香

  11月24日上午,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内,身披绶带的全国劳模们在经历着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郭凯就是其中一员。“我是农民的儿子,就爱种地、爱打鱼。”作为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完美地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了职业。

  □于险峰 孙莹

  一社三公司 全程机械化

  “今年是个丰收年,通过机械化收割,合作社的1.26万亩土地产出了8000吨稻谷。”郭凯坐在沙发上,乐呵呵地介绍。郭凯所在的张家村人均不足4亩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使得种地成本居高不下。辛苦忙活一年,户均收入不足万元。“全乡第一台农机是我买的,最初就是想着为老百姓翻翻地。”2007年,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这也是盘锦市的首家农机合作社。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郭凯深谙这一道理。合作社从最初的2台收割机发展到现在的15台,其中最大的一台自带3000公斤的粮仓。不仅如此,还有大型拖拉机30台、催芽设备4套、水稻育秧流水线30套、插秧机103台……目前,合作社农机总动力达到8150千瓦,每年机耕地面积超过3万亩,机插秧面积超过3.5万亩,机收割面积超过2万亩。

  合作社逐步壮大的同时,农业公司、米业公司和实业公司也相继成立。“合作社的农业公司主要是培育研发新品种,米业公司专注大米深加工,实业公司则是负责经营合作社承包的水库。”郭凯介绍,成立公司是为了有效延伸产业链,更好地为合作社、为成员服务。

  不种五月田,不插六月秧。农业生产时令性强。“4月5日育苗,5月15日必须插秧,5月底插秧完毕。”郑国彬是负责合作社田间生产的“大管家”,从育苗、插秧、植保直到收割,都是他一手操办。“大米的质量一定要保证,咱们合作社卖的都是当年的大米。”

  好种出好苗,好苗出好米。盘锦是偏碱性土壤,是不可复制的退海滩涂,什么品种最适合种植,合作社一直在探索。“一开始咱们的品种都是大路货,认为出苗就行,加上育苗技术不行,苗出来时不齐不壮,秧盘上插秧机,插秧时会出现丢苗跑穴,白给老百姓插,人家都不干。”回忆过去,郑国彬叹了口气,秧苗质量不过关,机插就会出现问题,补苗十分麻烦。一次次试验,一次次积累,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越光、盐丰47、盐粳927、龙优619……这些都是合作社筛选出的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为了育出好苗,合作社花费100余万元购置了4套工厂化催芽设备,提高出芽率,保证水稻发芽整齐一致,机插更加高效。同时,合作社每年从吉林购进优质草炭土1500立方米,从锦州市购进优质营养土2800立方米。2018年的盘锦市双创会上,合作社专门引进农学博士,负责研发水稻新品种。

  一水多用途 一地多收成

  “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在北方,水稻一般都是在霜降前进行收割。为了生产出高端米,合作社另辟蹊径,创新推出“蟹田霜降米”,也就是霜降节气之后再收获的大米。“霜降后的秋夜地面散热多,温度骤然降到零度以下,害虫、细菌通过最天然的手段得以去除。而此时的昼夜温差继续加大,冷热节气交替后的大米籽粒饱满,营养成分及口感自然更上乘。”郭凯介绍。

  在盘锦,80%的水稻都采取了“稻蟹共生”的模式,而在合作社则达到100%。“水稻4月育苗,5月中旬插秧,缓苗后,便开始投放蟹苗,9月底就可以收获螃蟹。”稻蟹共生,不但可以提高稻田利用率,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善稻米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一亩地投放3两蟹苗。”

  “多放点不行吗?”

  “不行,会影响水稻生长和扣蟹的产量。”

  合作社投放的都是扣蟹蟹苗,十分适宜在稻田中生长。“可别小看这扣蟹,它们对水质和环境的要求很高。”郭凯补充道,“蟹田稻施的是生物肥,同时采取紫外线灯光等生物手段诱捕害虫,稻米的品质可以得到保证,扣蟹也完全不受影响。”

  一亩地平均可产蟹田大米1000斤,每斤按照4元计算,就是4000元,再加上300元的扣蟹收益,一亩地就能收获4300元。“如果种植‘越光’品种,每斤能卖到8元,每亩地按700斤计算,就是5600元,再加上300元的扣蟹,每亩地的收益能达到6000元左右。”郭凯给我们算了笔账,相较于传统种植每亩2000元的收益,这简直是飞跃式发展。

  “你看咱们这儿,地里不见茬,沟里不见草。”沿着田埂行走,郭凯指给我们看收获后的稻田。“通过机械化作业,收割粒,粉碎秸秆。粉碎后的水稻秸秆直接深埋还田,不仅环保,还可以培植地力,涵养土壤。”经过一冬,虫卵得以清除,秸秆的加入让土地板结的状况得到改善,土地吸收了更多的氧气从而更加通透。“来年春天,还田的秸秆还有助于土壤化冻。”郑国彬补充道。

  一头连成员 一心系村民

  “张家张家,打鱼摸虾。”2018年,合作社承租绕阳湖水库进行生态养殖、捕捞,从稻田里捕捞上的扣蟹就直接投放进水库里,“人放天养”。“我们张家村一直有渔猎的传统,村民们对打鱼摸虾有着深厚的情结。”郭凯介绍。

  绕阳河盘山县境内的河段堤内面积达50平方公里,绕阳湖水库养殖面积达1.7万亩。“水库紧靠村屯,便于管理,绕阳河流经水库,水源充足且无污染,水产养殖条件优越。”郭凯说,晚上在水库边巡逻,看到河道上都是螃蟹,真正体会到了“绿水青山都是金山银山”。

  “以前是自己捕鱼,2018年加入合作社,跟着理事长一起干。”今年50岁的张凤杰是土生土长的张家村人,据他介绍,水库里除了投放合作社稻田收获的5、6万斤扣蟹,今年还直接投放了6万斤左右的养殖大蟹的苗种。除了螃蟹,合作社在水库里还投放了花白鲢、草鱼等鱼苗。

  水库面积大,自然需要的管理人员就多。“在水库沿岸设置了好几处观察点,17人负责看护,轮流值班,捕捞队也有十多个人。”正在售卖螃蟹的孙云龙介绍,从水库里捕捞上来销售的水产,收入全部上交合作社,工作人员则领取提成。“螃蟹是15%的提成,鱼是25%的提成。螃蟹可以一年一卖,鱼最起码要两年,有时间成本。”

  村民的就业问题郭凯一直挂在心上,多年来,合作社累计安排农村劳动力70人常年就业、300多人短期就业。同时,通过代育、代插、代收,直接解放劳动力5000人,他们转移到二、三产业和新县城建设,又增加了工资性收入,提高了家庭生活水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新农村
   第A05版:走村镇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动态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党建
   第B08版:农技
将爱好变作职业,盐碱地上散发鱼米香
药稻轮作农户一年收“两金”
穷困黄河滩变身致富“金河滩”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B03将爱好变作职业,盐碱地上散发鱼米香 2020-12-01 2 2020年12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