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观点]
作者简介
章继刚
创意农业理论专家
[核心提示]
要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采取哪些措施,真正实现让农民富起来,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近来全国各地都在加快探索,积累了一些可行的实践经验。
重新塑造农业新业态
在山东,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 ,重点塑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四种新业态,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立足农产品的开发生产与加工增值,在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的基础上,构建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无缝对接的产业体系。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商贸物流等后续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骨干,向前延伸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原料基地,向后延伸发展流通业和餐饮业。以商贸物流业为引领,发展农产品订单式种养殖基地及配套的产后加工、生产服务。山东省借助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将现代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加工及流通领域,发展定制式创意农业。
山东省立足农业多种功能的挖掘与拓展,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休闲观光(垂钓)、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老、节庆采摘、科普教育深度融合,构建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产业体系。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传统农耕文化,引入创意元素,发展参与式、体验式、娱乐式创意农业。山东依托优势景观资源和乡村文化底蕴,发展吃住游购一体化的乡村旅游。在未来3年里,山东将通过部门联合、资源整合、政策聚合、环境保障和综合考核等方式,把“村庄业态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管理服务规范、生态环境优良”四个方面建设作为基本考核点,积极引导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按照国家A级旅游景区核心标准进行建设,力争到2022年底,有1000个左右景区化村庄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达到3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标准。
山东省景区化建设紧紧依托乡村自然风貌,注重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强化村落布局和景观协调搭配,并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区位交通条件等特点,保留乡风、乡味、乡情、乡貌和乡愁,因地制宜设计开发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业态,防止照搬照抄和大拆大建,培育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景区化村庄。在培育景区化村庄的过程中,山东将创新“旅游+”的特色发展模式,深度开发农旅融合产品,丰富旅游业态,拉长产业链条,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可持续产业支撑,同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建设,探索“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发展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发改委规划司司长陈亚军认为,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关键靠分子和分母联动,一个方面要做大分子,另一方面要缩小分母。所谓缩小分母,就是减少农民。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劳动生产率不一样,因此要持续转移农业就业人口,特别是通过城镇化来减少农民。这样剩余的农业劳动力能够占有更多农业生产资料、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有利于推进农业机 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者收入。所谓增大分子,也就是提升农业的价值链。通过农业农村新业态的培育,包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拓宽或者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这样两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实现农民收入的持久稳定增长。
发展特色农业扩大社会化服务
在重庆,为了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好产业发展增量、提质两篇文章。今年要大力提速恢复生猪产能,今年新增生猪产能200万头;加强蔬菜基地标准化改造,增种春季速生蔬菜10万亩;持续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和市场开拓,力争新认证产量30万吨等。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全面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推进产销对接扩大销售,带动农户增收;培育壮大农产品的产地加工,鼓励农民组建专业化的农产品清洗、包装、冷藏保鲜等产地加工及配套服务组织,重点推进柑橘商品化处理率力争达到10%,提升柑橘品质,增加销售收入,扩大蔬菜、水果等产地加工、冷链物流及分拣精拣等服务。
重庆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今年将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000万亩以上,亩均节本增效30元以上;加强农业科技指导服务,新组建粮油、生猪、蔬菜、蜂业等4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推动科技助农增值增效;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加力推进农业有害生物防治,统筹做好农业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恢复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创新和完善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事体验基地等经营方式,引导2万名返乡农民工创业、新培育2万名高素质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质发展2万个以上乡村休闲旅游经营主体。将新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人、累计达到20万人,引导其发展特色种植、畜禽养殖等项目,支持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发改委规划司城乡融合发展处处长刘春雨表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就是收入问题。要统筹提高农民的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四个方面的收入。一是在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方面。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减少从事农业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另一方面是对没有落户城镇的农民工,要从优化就业环境、扩大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三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二是在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方面。既要完善财政、信贷、保险、用地等政策,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收入;又要提高职业农民技能,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筹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三是在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方面。要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完成农村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并且把经营性资产量化到集体成员,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四是在农民的转移性收入方面。要履行好政府的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强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公共财力保障,实现城乡间收入分配格局的不断调整和优化。
生态智能农业引领产业融合
在江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智能农业,积极发展绿色有机种植和生态健康养殖业,打造一批优质稻米、绿色蔬菜产业化基地,畜禽生态健康、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积极推广种养循环、轮作休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和模式,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建设生态型高标准农田。盐城市坚持三产融合发展思维,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型业态,加快“接二连三”步伐,打造农民增收新增长点。盐城市鼓励新型职业农民、返乡下乡人员领办创办创意休闲农业,把农业做成高端产业、时尚产业,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令人向往的天地。
江苏推进农业与旅游、健康养老、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立足休闲观光,在农旅结合上;立足康体养生,在农卫结合上创意;是立足乡土教育,在农教结合上创意,对农业全产业链及其经营场所等进行包装、设计、创意,培育打造多功能的创意农业精品,推进创意农业产业化。位于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的荷兰花海打造“赏花经济”,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盐城市正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拓展“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体育”“农业+养老”等功能,实施“2至3年内创建100个市级以上休闲农业景点”为主要内容的“百点创建”行动,以特色乡(小)镇、特色田园乡村、主题创意农园、省级示范村等为重点突破示范创建,以节庆活动、精品线路等为重点突破营销推介,全面推进创意休闲农业再上新台阶。
江苏省把创意农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统一,与农业生态建设协同推进,培育一批吸引眼球的创意农业景观,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田园景观上创意,充分依托稻田、茶园、果园、花园、菜园等农业产业资源,结合丘陵岗地、江河湖水面、村庄庭院等开发利用,通过融入文化、科技、美术、动漫等创意元素,设计打造美丽田园景观;在园区策划上创意,结合时尚潮流、区域文化、美食特产,鼓励经营主体建设不同主题的农业园区,推出一批爱情园、香草庄园、豆腐村、菌菇馆等主题农园和载体;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上创意,创新利用农业废弃物,开发稻麦秸秆编织麦秆画、玉米皮制作干花装饰品等创意产品,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本文摘编自《创意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