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章堰村文化馆,仿佛瞬间完成数百年的跨越——从苔痕斑驳的古旧建筑外墙到光鲜靓丽的时尚建筑内部,新与旧呼应,传统与现代交融。以章堰文化馆为核心的章堰村改造,古村落和新风貌在构思精巧的“设计”中,处处凸显新旧碰撞。近日,记者来到古村,感受到在新旧融合的冲击中,章堰渐渐“变脸”。
□记者 顾向民 摄文
在建中的青浦山周公路延伸段的尽头处是重固镇章堰村核心保护区的入口,这条宽阔的公路还未开通,静静卧着,似乎在等待章堰古村的华丽亮相。
章堰村今年动静不小,已经对外预约开放的章堰文化馆9月份入围了世界上很具影响力的Dezeen Award 2020世界最佳文化建筑类别,这是国内乡村振兴题材中第一个入围此重量级大奖的村镇项目。
混搭新旧风格
老房子变新地标
站在300年历史的兆昌桥上眺望,章堰村像一个沉静的古装女子,朴拙又优雅,最显眼的部分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项目——章堰文化馆,这一联结了清代建筑村史馆、残垣断壁的章家老宅与簇新的新建筑的结合体,如同枯藤老树中长出新芽,外旧里新,灰白相衬,生动呈现出“生长、生存、新生”的老建筑修复理念。
整座文化馆内外,玻璃与残砖的组合;古树、青苔上的狗尾巴草与白色混凝土的混搭;新石材与旧木料的拼接等新旧融合、交错的设计不胜枚举。数月前章堰文化馆对外预约参观以来,这栋曾经的老旧建筑很快变成新的网红打卡地。
负责章堰村改造项目的中建(上海)新型城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磊告诉记者:“章堰村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让‘新’与‘旧’共存共生,不是推倒重建、也不完全是修旧如旧,而是在旧迹中融入当下的发展理念和功能需求,最大程度保留村庄原来的生态和文化基底。”
据悉,中建项目团队2016年开始对章堰村进行谋划,遴选设计师,对原生态测量,思考如何改造,如何让新旧融为一体。如今,一期项目改造中最大的亮点——包括二十多座古桥、三十多栋老房子在内的古村生态和文化基底正在修复、保护,使原生态以新的面貌留存、利用。尤其是临河的老房子,对建筑、结构、历史、文化制定了《一宅一册》,基本按照原来的结构、样式重建,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原汁原味。改建后的老房子将被赋予新的内涵,打造成滨水街区、咖啡书店、时尚餐厅、特色民宿等商业业态和休闲空间。
不久的将来,行走在章堰,人们会时时感受古村落的浓浓现代气息:在古建筑打造的新街区里吃喝玩乐,从古老的石桥一下子穿行到新材料筑就的透明桥;踩着旧石板铺就的汇福老桥转角遇到新潮的咖啡馆……
活化空心古村
农民变产业工人
临水而筑的章堰古村有千年故事。曾经市埠繁华、商业鼎盛,米铺、布庄林立,茶坊、酒肆聚集。“我小时候,章堰村市集还很热闹,是重固镇的商业中心。”土生土长的章堰村支书屠拥军说,经过历史的变迁,如今村子空心化严重,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占比很多,不少年轻人外流。
“保护与活化是章堰村改造的总体思路。乡村振兴就是为了让古村落恢复新的活力,加速乡村新城代谢功能、吸引新农民和年轻人回流。”据赵磊介绍,章堰村乡村振兴项目总投资5亿元,一期改造即将完成。一些落户章堰的振兴项目已经产生示范效应,如章堰科技农业园,将智能化、自动化全程贯穿于种苗繁育、种植生产、采后初加工、产品追溯、废弃物处理等环节,构成完整的科技农业产业链条。“新”的章堰村将大量引进类似的循环技术、初创概念、环保等新业态企业,建成拥有科技企业的创新中心、生态协同的共享中心、创业创新的社会大学、高科技农业的展示中心的“乡村硅谷”,吸引当地人才回归乡村,反哺乡村。
随着古村活化的不断推进,当地不少农民已经转化成产业工人,记者了解到,章堰科技农业园已经吸纳了数十位本地村民。后期村里运营管理、服务类岗位也将招收本地农民就业;老的手工艺人诸如泥瓦匠、编织手艺人等也大有用武之地,赵磊告诉记者,中建企业大学开设的文创商店将会邀请老艺人传授传统技艺,并把一些手工艺作品转化为文创产品。
干净的河流、安全的土壤、有趣的新生活,在章堰,水乡田园的新型生态聚落未来可期。
整治人居环境
陋习变新风貌
漫步章堰村核心保护区,除了在建工程施工带来的凌乱,举目少见违和之处。迎面遇到的村民热情地打着招呼,乡风淳朴令人愉悦。
“新”与“旧”共存共生的设计不仅体现在章堰村的硬件设施上,也体现在除陋习建新风貌的文明建设中。
村支书屠拥军告诉记者,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章堰村游手好闲之辈较之其他村落多一些,为了扭转旧陋习,塑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章堰借助青浦区的“三大整治”专项行动,采取了不少治理措施。
“取缔不合理的补贴,不纵不讲理的人,认真解决老百姓突出的矛盾。”屠书记说,比如涉及农民自留地集中流转及小组内闲散土地统一流转的事,往往非常棘手,有些村民会在村委会耍无赖,村支部坚持公开、公平,不徇私也不手软,照规矩做事,终于让无理者服软,最后村里收回土地152.49亩。
对村民碰到的垃圾分类、宅前屋后整治、河道六米线内种植的小菜地、清“缸、坛、罐”等实际问题,村支部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
近两年,组织村民宅前屋后清理、清运拆违垃圾;组织志愿者队伍进行除草、清理小广告、清扫公共部位等;针对新村点村民垃圾分类不配合、“三大整治”不彻底等情况,村干部约谈当事人,讲事实、明道理……一桩一件,潜移默化中,章堰的村容村貌和乡民乡风大为改观。
陋习不断变革,风貌也日益改善。“如今,章堰是青浦区第一批‘无违标杆村’、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屠书记说。
暮色将近,章堰工地上耸立的脚手架渐渐隐没在暗沉的天色中,斜阳余晖给章堰古村镀上了一层金边,昔日繁华的“金”章堰在乡村振兴改造中轮廓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