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热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1月03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柑橘油斑病的田间症状、诱发原因及预防措施

  柑橘油斑病是果实上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是柑橘外皮层中的油胞破裂后渗出的具有光毒性的橘油对果皮的伤害。

  田间症状

  初期果皮出现形状不规则的浅绿色或淡黄色的病斑,病斑内油胞显著突出,油胞间的组织稍凹陷。病部果皮颜色会变暗是由于在多酚氧化酶等酶的作用下发生的褐变。

  随着病情的发展,油胞逐渐萎缩,虽然该病不会继续向下发展,但易被其他病原菌侵染,诱发炭疽病、青霉病等。

  诱发原因

  外在原因:病害、虫害、日灼、冻害、轻度裂果、机械损伤等皆可引起油胞破裂。果实水分失调,油胞吸水胀破,精油外渗。营养失调,磷、钙、钾等元素缺失,导致膜系统不稳定,为油胞破裂埋下隐患。品种上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油胞多且突出的品种易发病。

  内在原因:这个部分是比较值得讨论的,华中农大的瞿韵老师在其研究中发现,该病主要发生在柑橘转色期,而柑橘的色泽的变化本质在于叶绿素解体,有色体生成。

  在这一过程中,果皮中会产生大量代谢中间产物,如脱镁叶绿甲酯酸a、脱镁叶绿素a等,它们含有的吡咯环结构,对植物甚至是动物细胞都有很强的毒性,由于它们的异常累积,导致细胞破裂,油胞精油外渗,油斑病发生。

  预防措施

  减少因外因造成的油胞破损。营养方面增施有机质,生长期配合淋含腐植酸的肥料等来调节柑橘内营养平衡,注意补充中微量元素,特别是果期补钙(叶面喷施),不仅能减轻油斑病的发生,还可抗灼、防裂、降酸。

  转色期控水,除降低油斑病的发生概率,还可促进果实着色增甜。防病、防虫、防灼(沃柑等要特别注意)、防寒,减少机械损伤。

  促进柑橘着色。这部分主要是针对叶绿素有毒代谢产物而诱发的油斑病,因为促进柑橘转色换句话说是加速叶绿素的降解过程,这样一来,不会造成代谢产物的异常累积,从而降低油斑病的发生率。

  可于柑橘秋梢老熟后至转色开始前,一般建议喷施红库等来促进果实提前着色、上糖。当然,控水、改善光照条件、保护功能叶片等工作应同步开展,改善光照条件可以铺设反光膜等来实现,保护叶片需预防潜叶蛾、溃疡病等病虫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动态
   第A05版:走村镇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政策
   第B08版:农技
小羊断奶后增重缓慢为什么
热线答疑
黄豆秸秆可以栽培平菇吗
柑橘油斑病的田间症状、诱发原因及预防措施
萝卜摘叶什么时间合适?有哪些注意事项?
东方城乡报热线B02柑橘油斑病的田间症状、诱发原因及预防措施 2020-11-03 2 2020年11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