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京东生鲜,说实话, 2020年之前,我们的增长其实也遇到了瓶颈,2020年疫情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增长机会,尤其在今年的“618”活动,成长交易额同比增长达到33%,取得了比较喜人的一个成绩。京东生鲜的主旨是连接产地和销地,打造从田园到餐桌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这里面不光是在零售终端发挥我们线上运营的优势,我们也介入到产地,严控产品的一个品质,同时我们要发挥我们自己的物流的优势,我们都是自建物流体系来保证产品保质保量送到用户手中。
目前我们的模式有几种,一个是自营,我们买断货,自营买断的方式;也支持商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开店;同时在产地方面我们有直采行为,很多品类我们开始进入到产地直采。
“中国特产馆”是京东近年来重点开发的电商项目,是刘强东总裁提出的关于农村电商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一环。通过发挥京东集团在电商、物流、大数据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农产品上行,提升地域特色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及对外流通。(下转B5版) (上接B3版) 从2016年开始,我们和一些地方政府来共同打造中国的特产馆,到现在为止,我们也开了几百家的特产馆,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同时响应政府的号召,针对一些贫困的区县,我们开了一些扶贫馆。“中国扶贫馆”是按照“落实中央要求、体现地方特色、发挥企业优势、坚持市场化动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运用政府采购政策鼓励动员地方各级预算单位通过优先采购、预留采购份额的方式,采购地方对口帮扶、对口支援、对口协作地区及本地区的农副产品。利用“互联网+服务”,技术支持,产品上行,借助双方优质资源,提供地方企业电商化能力,构建当地企业、农户的“造血”机能,源源不断的持续创收。
这方面我们有些成功案例,2018年4月底云南丽江永胜大蒜严重滞销,云南当地特产馆第一时间投入到脱销工作中,在京东物流的支持下成立临时分拣仓,共采+销大蒜近150吨,并连同当地商会预订1000吨,约三周左右时间滞销情况得到缓解
2018年11月京东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协议,针对中投定点帮扶的国家级重点贫困县(静宁、会宁、施秉、循化)进行扶贫帮扶,由中投集团背书并开设贫困地区京东扶贫馆(京东静宁扶贫馆、会宁扶贫馆、施秉扶贫馆、循化扶贫馆),中投集团做定点扶贫采购,并发动工会、员工等渠道助力销售,扶贫销售单月突破千万大关。开创了平台+企业+产品新的扶贫销售模式。
刚才分享的是围绕着商流,接下来我重点讲一下物流。京东冷链我们是在2014年基于京东商城开始自建B2C的一个物流体系,2018年底我们开始延伸到B2B的一个服务领域,到2019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打造出了F2B2C的一站式冷链服务平台。
我们的冷藏都是多温区,有深冷、恒温、冷藏、冷冻,还有常温,会满足客户多温区的需求。我们还有零担的运输网络,2019年开始我们开始建这张零担运输网络,到现在为止我们的服务网络已经能覆盖30个省,揽收和派送的城市达到200多个,可以说这是我们现在全国零担服务网络最广的一张网络。
还有冷链TC(transfer center),我们叫“到仓服务”,提供一地收货全国发货,专业入仓的物流服务,一站式解决送仓难题。这个是我们基于自营供应商的仓到仓的服务,我们内部叫冷链体系,通过我们自己内部有绿色交互绿色通道,快速交仓的这种增值服务,能满足一些商家的服务体验。这个是我们城配网络刚才提到的零担网络。有零担这样的一个网络以后,就给揽派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服务基础。我现在以华东为例,我们日揽派的车次达到300车次,这个就为城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目前,我们服务的餐饮像棒约翰、外婆家、永和大王、每日优鲜等,都有了好的共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