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世界“第三极”的青海不仅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也孕育了河西走廊多条河流,是中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目前青海省林地面积1.65亿亩,占该省国土面积的15.3%。
“五年来青海共投资210亿元,完成营造林1275.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青海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宁介绍,通过增绿扩面补齐生态短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已推进“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湟水流域百万亩人工林等重点工程。
数据显示,青海省会西宁通过30年南北两山造林绿化,目前工程区森林覆盖率从7.2%提高到79%;海西州大规模造林101万亩、治沙26.9万亩,在柴达木盆地筑起一道道“绿色长城”。
河北:构筑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河北省东临渤海、内环京津。河北省林业厅厅长、党组书记周金中表示正以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构筑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在平原地区,将植树造林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重要内容,在不破坏耕作层、不改变耕地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土地复合利用,发展林果产业,实现‘绿’‘富’双赢。”周金中说,在生态脆弱地区,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允许张家口、承德地区将15度以上坡耕地和没有灌溉条件、风沙危害严重的沙化耕地,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
据介绍,截至2018年7月,河北省本年度共完成营造林703万亩,是近年来造林任务完成最多、进展最快、效果最好的一年。
浙江:传统产业推动绿化富民
浙江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林云举介绍,在推进国土绿化美化过程中,浙江通过发展林业绿色产业,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通道,2017年浙江省林业产值5633亿元,以占全国2%的林地面积创造了占8%的林业产值。
“实施竹木、花卉苗木、木本粮油转型升级三年行动,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已建成现代林业园区269个。”林云举说,林业对农民増收的贡献率为22.2%,重点林区县农民收入的50%以上来自于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