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8年底宁夏银川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907个,其中种植业419个,畜牧业280个,渔业37个,林业74个,服务业51个,其他47个。
优势:合作社带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在此次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的评选中,经营收入、农民(出资、入股)成员数、盈余返还额等3个指标成为了主要参考指标,全国共有31个省(市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排名。其中,宁夏石嘴山市绿丰源农产品流通联合专业合作社(15位)、永宁县金牛养殖专业合作社(28位)、同心县圣峰枣业种植专业合作社(65位)跻身榜单的前100名。
永宁县金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是银川市唯一一家跻身前100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一家位于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的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占地476亩,现存栏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优质肉牛4000余头。截至目前,合作社已为全镇1537户贫困户304户残疾户进行托管养殖,移民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合作社肉牛年出栏达12000头,使闽宁镇成为宁夏高档肉牛生产基地。此外,兴庆区的花卉、西夏区的肉牛养殖、贺兰县的露地和设施瓜菜、永宁县的设施水果、灵武市的长红枣等优势特色产业,均有合作社参与其中并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逐年发展。
创新:科技带动移民增收致富
“发展现代绿色农业,必须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银川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营指导站工作人员杨馨珺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位于金凤区良田镇光明村的金凤区鼎峰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不到3年,但发展规模逐年递增。目前合作社拥有瓜菜生产面积4000亩,并辐射带动农户3000亩。同时基地配套有集约化育苗温室、批发市场、冷链及加工配送等服务设施及场地,实现了蔬菜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合作社负责人王金燕介绍,合作社成立之初就聘请了农业专家、科技特派员及专业技术人员28名,组建了“金凤区瓜菜产业技术服务团队”,在移民地区蔬菜基地建立了“农民培训田间学校”及新品种、新设施装备展示区和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区,通过“科技人员+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运行模式,推动基地发展壮大。
“现在消费者选择蔬菜看中绿色安全,我们也是看中这个市场,所以才花大力气提高农产品质量。”王金燕介绍,目前合作社认证了绿色食品西瓜、番茄各2000亩,设立城镇蔬菜直销配送店(点)10个和外埠直销窗口2个。
合作社发展,受益的是参与其中的农民。据了解,该合作社每年可转移移民地区剩余劳动力3万多人次(妇女占90%以上),开展农业技术培训24场次,每年带动合作社务工人员户均增收近5000元。
转变:多举措支持合作社转型升级
随着天气的转暖,永宁县康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也开始筹备新一年的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黄彪介绍:“最近一直在育苗,到这个月底就要开始种橄榄菜、菠菜等这些绿叶菜了。”康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引进示范和蔬菜产品种植营销为一体的专业化农民合作社。在发展的5年时间里,合作社的种植面积达到2020亩,社员153个。
虽然园区全年能产出蔬菜1万吨以上,并实现2000万元的产值,但资金仍然是困扰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主要难题。“比如社员今年想种20亩,但因为资金少,只能种六七亩,在种植业中,资金是首要问题。”黄彪介绍,合作社缺乏可抵押的固定资产,农民的房屋和农业设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暂时不能作为抵押物。
除了发展资金不足,杨馨珺介绍,扶持政策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短缺等也是银川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贷款产品门槛过高,贷款额度偏小,合作社在用电、用水、用地等方面还有困难;合作社制冷、加工、贮藏、流通等基础条件较差,保鲜、冷藏运输设备较少,制约了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合作社缺乏专业财务人员、内部管理和营销策划人才,都成为阻碍合作社快速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近年来,银川市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支持农民合作社加大对农产品生产、收集、加工、包装、贮存、销售等配套设施的投入,同时协调金融部门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简化审批手续,通过发放专项贷款或小额贷款等形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助力合作社做大做强。
梁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