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热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3月19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反刍兽疫如何防治
  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热,眼、鼻流分泌物,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特别是山羊和绵羊。

  传播方式: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亚临床型的病羊由于不表现出明显症状,因此尤其容易传播病毒。病毒在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均存在,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或呼吸道飞沫传染。

  症状: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一般为4~5天,最长21天。急性型病羊的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天。病羊口鼻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严重病例可见齿龈、腭、颊及头、舌头等处出现坏死病灶;病羊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咳嗽,呼吸异常,在爆发时,死亡率超过50%。幼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

  预防措施:

  一旦发生本病,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封锁疫区、隔离病畜、控制和扑灭疫源等强制性措施。

  疫区及受威胁地区的羊应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目前可使用的疫苗为小反刍兽弱毒疫苗。

  进行全方位的消毒灭源。一是对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全面的灭源消毒。二是感染母羊在发病前1天起至发病后45天内,其乳汁含病毒并可传染,故不能利用,应灭源后废弃。

  做好日常卫生防疫工作,定期消毒。羊舍周围可使用碘制剂消毒药每天消毒2次。

  不要去疫区采购羊。采购引进的羊只均应严格隔离、观察、检疫,被确认健康,方可将其混群饲养。

  规模羊场应建立自繁自养的生产群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特稿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关注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专题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政策
设施菜地蚯蚓养殖改良土壤有哪些关键技术
蔬菜根肿病怎么防治
小反刍兽疫如何防治
早春大棚西葫芦结瓜期要做到“五防”
东方城乡报热线B02小反刍兽疫如何防治 2019-03-19 2 2019年03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