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黄浦江上游的涵养林里,藏着一个慢时光蜗牛乡村文化营~~~
黄浦江上游的涵养林里,藏着一个慢时光蜗牛乡村文化营~~~
黄浦江上游的涵养林里,藏着一个慢时光蜗牛乡村文化营~~~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浦江上游的涵养林里,藏着一个慢时光蜗牛乡村文化营
废弃荒地成为沪郊首个代际学习空间
  距离黄浦江岸不足500米的一片涵养林地,原有的“无人区”变成了乡村田园风的文化营地。坐落在此的松江叶榭堰泾村幸福老人村,近两年因为创新为当地农村老人解决就近养老问题,受到关注。如今,不仅老人村西侧一片长期荒废的占地600平米的集体用地被利用起来,与之相邻占地3亩的树林也被开放共享,因为“让老人与孩子在一起”的理念,这片地方一时之间,让不少人产生了新的期待。涵养林地地处黄浦江一级水资源保护区,绿树遮阴蔽日,阳光透过树枝,在泥土上留下了好看的影子。树林里,有用废旧轮胎做成的秋千、攀岩网,三三两两的吊床,是与自然亲近的气息。迎接重阳节来临之际,松江叶榭首届蜗牛文化节日前在幸福老人村举行,一座藏在这片涵养林与幸福老人村的园区之间,叫做“慢时光蜗牛乡村文化营”的地方同时对外开放。

  □文/记者 贾佳 摄/姜辉辉

  让老人和孩子在一起

  打造沪郊首个代际学习空间

  “10分钟剥了500克!”比赛结果一出,第一名81岁老人沈桂芳引得几乎所有在场人赞叹。蜗牛文化节现场,300位老人和120个孩子围在一起举行剥毛豆大赛,颗颗毛豆剥落,有的聚精会神,手速快,有的还在气定神闲,笃悠悠,孩子很卖力,老人手法娴熟,拿出了“看家活儿”(如图)。

  现场不仅要评出“快手”,还设有奖励“最慢者”的“蜗牛奖”。“大小”组队剥起毛豆来,氛围其乐融融。毛豆是乡村当季的时令菜,老人围坐一起剥毛豆,是幸福老人村的日常。比赛中,孩子和老人们一同感受着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趣味。参赛老人都来自堰泾村,其中有将近200位已经70岁以上。老人是文化节主角,不仅要参加比赛,还表演节目。头裹三角巾,斜挎竹篮,手拿一支玫瑰花,登台表演的一场农耕T台秀,让老人成了场上受关注的焦点。

  据悉,这所乡村文化营,正将打造成为一个代际学习空间。所谓“代际学习”,是希望不同辈分的老人和幼童在一起“学习”,孩子与老爷爷老奶奶一起搞形式多样的活动。幸福老人村创始人蒋秋艳说:“原先,这片地方被荒废,我们一直在想怎样去利用,也做过一些调研,我们觉得老人和孩子在一起,这样的‘陪伴’方式,可能会对老人的心理与精神起到一些潜移默化的‘奇妙’影响。”目前,“代际学习空间”作为幸福老人村创始团队申请的本市社会建设市区联动项目,获批并得到了资助。项目调查称,这样的概念并非首创,资料显示,在美国,截至2015年,就有约500家“养老+儿童教育”联办场所。

  但据了解,目前在市郊,这样的代际学习空间几乎没有。对此,蒋秋艳谈了对于项目设计的一些设想:“老人村可能会就这样的一些优势去做探索,过去两年,我们是在盘活了闲置宅基地基础上,让农村老人可以在熟悉的地方用熟悉的生活方式,享受专门的养老照护,不少公益项目的开展,吸引了很多学校、幼儿园孩子和学生的参与。在乡村文化营,我们希望探索一些不一样的方式,比如,开设爷爷奶奶一堂课等,在相互陪伴的同时,可以挖掘和传播传统文化、乡村文化和孝文化,也植入一些有意思的乡村田园体验。”

  联动社会资源共建文化营

  成立红色驿站特色党建点

  林中偶见一些创意,手做的木板,油漆的涂鸦,文化营内,有沙坑、木秋千、乡村小灶头和田园小餐桌,废旧的瓦罐躺在竹林下,废弃的古砖修进了新垒的水井,让人眼前一亮。文化营的风格看起来有些质朴,这两天,住在幸福老人村的老人多了一个活动的好去处,有事没事,就来转上一转。

  据了解,从一片荒地变身成了可供自然亲近的文化营地,前后仅仅用了月余时间,而这个过程,并非由专业团队布设。它的呈现,是众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结果。从轮胎、草坪、空酒瓶等“建材”提供,到花坛、小路铺设,文化营门头,树杈鸟笼的制作等,都有不同志愿者的参与和加入。“从规划设计、修建到开放运营,乡村文化营强调共建、共享,同时也是一个社区营造和乡村生态治理的过程。”蒋秋艳说。

  红色驿站党建特色服务点的作用正在这里显现。乡村文化营落成当天,堰泾村村委会、幸福老人村和其余4家本地党组织参与了三方共建签约仪式。如何发挥红色驿站在乡村文化营的党建引领作用?这个运作的背后,将以叶榭堰泾长者照护之家党支部为基础,实现党建资源在乡村养老、公益和文化等方面的参与和共享。譬如,当日参与共建签约中心医院、国网上海松江供电公司、叶榭学校和松林公司等,正是长期以来为幸福老人村提供帮助和志愿服务的单位。今后,也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文化营的建设中来。

  探索公益可持续性

  推出公益品牌蜗牛宝贝

  在蜗牛文化节上,还诞生了名作“蜗牛宝贝”的公益品牌。它的亮点,旨在探索公益发展的可持续性。幸福老人村创始人之一薛敏说:“蜗牛是我们想要打造的品牌卡通形象,代表了我们所向往的乡村慢生活,养老慢时光,也代表着老人与幼童,以及所有需要被关爱的弱势群体,在慢时光中感受温暖。在乡村慢时光中,幸福地变老,这是我们所倡导的乡村养老精神。”

  蜗牛宝贝是做什么的?薛敏说:“这是一个公益符号,也是一个爱心标志,是我们探索公益造血机制的核心。”根据设想,蜗牛宝贝或将与多家本地企业联合,面向市场和消费者推出不同形式的产品或服务,所售产品金额,都将会有相应的配比额度,用于资助专项公益项目。目前,蜗牛宝贝产品商标正在申请注册当中,相应合作机制也正在设立。比如,探索如何建立蜗牛宝贝合作爱心企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并成立评审团,由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基金会对于相应项目运营进行监督,监督方负责监督款项使用情况,并由评审团向社会公示,力求全过程公平、公正、透明。

  “幸福老人村一路走来,一直得到很多爱心企业和志愿者的支持。像目前幸福老人村微孝早餐项目,就在爱心企业支持下,让本村160多位老人每天吃上免费早餐。但如何推动公益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希望寻求更合理的机制来支持这些助老公益项目的落地。”蒋秋艳表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动态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种植
   第B08版:公告
废弃荒地成为沪郊首个代际学习空间
沪对口帮扶地区特产展销会嘉定分会场举办
崇明巴士打“组合拳” 优化长兴岛公交线网
东方城乡报关注A05废弃荒地成为沪郊首个代际学习空间 2018-10-23 2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