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杭州,住满陇桂雨景区。那四处飘逸的桂花清香又撩起了我对桂花美食的向往,也让我想起了有关桂花粥的一段往事……
三十年前的一个秋日,我与师傅从杭州转乘长途汽车去浙东南的苍南县山区执行追捕任务。途中我因感冒发烧而不得不在楠溪江边的一村庄暂时停留。当时天色渐晚,村里的“治保”主任老张热情地邀请我们夜宿其家。他家在月牙形的山脚下,一条清亮亮的溪水从门前潺潺流过,竹篱笆围绕的院子里桂树浓郁,馨香弥漫。晚饭前,细心的老张为我找了两片退热的“安乃近”药片后,又从桂花树上摘了些桂花,让老伴用新收的大米为我熬了两大碗香气袅袅的桂花粥。也许是药和粥的合力作用,翌日一早起来就病好如初,神清气爽。临别时,老张还送我一包晒干的桂花和一袋山里的蕨菜干,并告诉我说这些桂花用来泡茶泡酒或熬粥可香着呢!
回到家里,我如法炮制桂花粥,可试了几次就是做不出老张家的那种色味。不是太稠就是太稀,粥里的桂花也毫无姿色。于是请教母亲。母亲笑笑说:要做好桂花粥关键是把握火候和稀稠度。太稠了桂花会粘糊在一起,太稀了桂花又显得琐碎轻浮。最要紧的,无论是鲜桂花,还是干桂花,都不能过早入锅,否则就被煮烂而无花色。大米和水一般是1比7的比例。等大米绽开米花,汤面浮起米油而略显微稠时可放入桂花,过一二分钟即可出锅。这样的粥稀稠适中,细腻滑润,均匀荡漾的朵朵桂花金黄鲜亮,花香悠然。母亲还说,秋天气候干燥,容易秋燥犯病,而桂花粥却是制作方便,开胃爽口,祛火润燥的一道美食。如果再放些山药、枸杞、红枣和花豆、莲子,就成了秋日里的保健美食了。
在母亲的指导下,我很快学会了做桂花粥。每至丹桂飘香时也总会“趁季”采摘些鲜桂花熬粥。同时我还了解到桂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又是十分普遍实用的食物添加品,可以用来泡茶、泡酒,或用来做桂花糖藕、桂花鸭、桂花糕和汤圆等美食,且色香味美,并有散瘀破结、疏肝理气等食疗功效。所以,人们向来喜欢用桂花点缀美食,并视其为延年益寿和“兰桂齐芳”、“蟾宫折桂”的吉祥之物。尤其是在品尝桂花美食中还能想象“吴刚捧出桂花酒”的古老神话,和诗人屈原那“援北斗兮酌桂浆”的美丽意境。
前些日子,我工作繁忙,身心疲惫。而心有灵犀的母亲找了些新鲜桂花,每天一早就做好了桂花粥。等我起来一见到青花碗里那温润亮泽、清香缭绕的桂花粥就食欲大增。有时母亲还会给我泡上一杯桂花茶悄悄地放在我的书桌上。看书累了,轻啜一口便是浅浅淡淡的桂花香,偶尔有几朵花儿入口也是满口留香。那些沉沉浮浮的心事和疲惫便在桂花的滋味中缓缓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