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写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忆中的乡村广播
  □陈志强

  与村里一位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相聚,谈话间他非常感慨地说,非常怀念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用沪语播出的“阿富根”节目,这档广播节目曾经响彻沪郊田野,曾经陪伴他成长,曾经给了他快乐。他的话立即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也勾起了我对广播的回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有线广播走进了寂静的城镇和农村,给人们枯燥的文化生活带来了一丝生气。当时,每个生产队都装有一只有线广播。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有线广播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听到邻居家传来的广播喇叭声,我好羡慕,就缠着母亲要装广播喇叭,母亲终于答应了。当我家里也响起了广播喇叭声时,我欢呼雀跃起来,母亲也笑了。

  每天清晨,一阵动听悦耳的音乐准时唤醒我起床。“南汇人民广播电台,现在开始广播……开始曲,节目预告……”,当时的播音员讲的是家乡话,广播里不但播送时事新闻,还有各类文娱节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记得我和小伙伴们还经常一起围着广播喇叭好奇地研究“木匣子”是怎么会发出各种好听的声音的。

  无论南汇新闻,还是反复播放的京剧样板戏,宛转悠扬的沪剧以及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阿富根节目,我都听得津津有味。读高中的时候,我对广播喇叭播出的“每周一歌”很感兴趣,如《红星照我去战斗》、《我爱五指山》等歌曲播出时,我就一遍遍地跟着学唱。当我学会后像模像样地在学校里哼唱时,同学们羡慕的目光让我很得意。在生活清贫、文化资源匮乏的岁月里,是广播,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也带来了许多的知识。

  广播,从我读小学到高中毕业,一直陪伴着我,不仅给了我愉悦,还给了我走向未来的底气。学校毕业后我到水利系统工作,尽管工作岗位多次调动,但我喜欢听广播的习惯一直没有变。听多了,我也想把身边的事情写成稿子。开始时是给镇和乡广播站写稿,后来,我又给南汇广播电台写稿。每当我听到广播里播出我写的稿子的时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对写广播稿越迷越深,休息天,我经常骑着一辆自行车出去采访,然后把采访到的材料写成消息、通讯、小故事和广播漫谈等新闻稿传播。我也曾给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阿富根节目写过许多稿子。那几年,我每年总要写出100多篇新闻稿,多次被市、县、乡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因为这一爱好,后来我被借调到区水务局担任宣传干事。

  回顾这一历程,不禁感慨万千。是广播,让我的人生之旅更加丰富,更加充实。人生中,有哪些事是值得珍藏的呢?人生中,又能有几个数十年不变的情缘?

  朋友说,现在听不到“阿富根”节目了,感到很遗憾。他准备采用沪语+视频+图片的方法,用微信公众号推出“新阿福根”节目。虽然这需要投入不少人力精力财力,但他很坚定。对此,我们这些50后60后都很期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人物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大芦粟,小芦粟
猫,人类的朋友
记忆中的乡村广播
桂花粥
醉花阴·菊
东方城乡报写作08记忆中的乡村广播 2018-10-19 2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