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通讯员 忠言
本报讯 协鑫集团,是一家以环保能源和再生能源为主营业务的专业性能源投资控股公司,出人意料的是,就在8月8日,这家企业却干起了一件与主业“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跑到奉贤区庄行镇,向当地梨农订购30吨蜜梨,帮助他们缓解“丰产不丰收”局面。
当天,像协鑫这样不约而同跑到村口订货的企业,共有28家。他们之中,有“东方美谷”领军企业上美、百雀羚、伽蓝,有沪上知名地产大亨宝龙、东原、绿地集团;有先进制造业企业中车集团……在他们的帮忙下,仅一天时间,350吨蜜梨、171吨黄桃便销售一空。果农熊道琼说:“就像做梦一样。”
久违大丰产来了
果香也怕巷子深
“政府不能在老百姓最需要我们的时候缺位!”这场村口订货会的发起者正是奉贤区区委书记庄木弟。连日来,奉贤蜜梨、黄桃的日销量收紧,而这场订货会的举办,终于让眉头紧锁的庄木弟欣慰地松了口气。
原来,由于天气大好、水分充足等原因,奉贤著名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庄行蜜梨、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奉贤黄桃,迎来了久违的大丰产。
根据奉贤区农委统计,4234亩庄行蜜梨总产达1600万斤,每亩平均产量约4000斤;8000亩青村黄桃总产量1.125万吨左右,每亩平均产量1.4吨。两大农副产品的产量均相比过去翻一番,梨、桃的个头也比过去大一倍,且口感更好。
眼下,正是蜜梨集中上市季节,按照往年的产量,自7月25日上市开始,10天不到就销售完毕。但今年,任凭镇、村、梨农使出浑身法术销售蜜梨,仍有660万斤蜜梨没有优质销售渠道,卖不出好价钱,830户梨农面临“丰产不丰收”的困境。
书记来当“店小二”
破销路难题
“很多老百姓说,种了一辈子梨,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丰产,很希望能丰收。”作为区人大代表,庄行镇胖阿姨冯文花没有想到的是,由她8月4日提交的这一人大建议,在8月5日就得到了庄木弟的回应。
“农民急难愁、愿思盼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要当好‘店小二’,政府不能缺位,要主动做品牌农产品的‘推销员’!”在庄木弟看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要饱含着感情,以更大的责任担当,把农村建设好、发展好。要像抓招商引资一样,在“三农”上下功夫、出政策,研究好“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针对性的、有效的体制机制问题。
为了让果农都能丰产丰收,8日一早,庄木弟就深入田间地头,以大调研形式,摸清果农的人数、果子的亩数和当前遇到的瓶颈。在庄行镇杨溇村,庄木弟当下就以“圆梦者”的身份,为牛溇9组的村民沈国林圆了“丰收梦”。71岁的沈国林激动万分,“家里一共还有2.6万斤蜜梨,但书记说了,全帮我卖掉!”按每斤4元来算,沈国林能获益10多万元,实现丰产丰收。
村口搭建订货会
不少大额订单当场拿下
看到村民脸上突显的笑容,庄木弟内心依然沉重,“必须要创新销售模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尽快解决所有果农的实际困难。”随后,庄木弟与区农委、区大调研办、区工商联等共同研究“会诊”,最终确定了解决方案:为果农办村口订货会!
通过多方呼吁,28家区内外知名企业家愿意作为首批“买家”前来“尝鲜”。订货会当天,企业家与果农洽谈的身影随处可见。在订货会上,不少果农当场拿到了大额订单。庄行镇存古村村民朱桂兴就谈下了1000箱蜜梨的订单,66岁老爷子瞬间红了眼,“大企业能关心梨农近况,为吾伲想办法、找销路,老百姓心里真的踏实不少。”
奉贤通过城乡党组织帮扶,上海电气、上海国盛集团、上海城投集团等也积极响应,帮助各结对村采购蜜梨,总计19072箱,近95.36吨;各区属国有公司采购蜜梨8445箱,约42.23吨,拟采购黄桃4434箱,约22.17吨。
目前,区委在实施乡村振兴进程中,明确把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作为打响奉贤“绿色品牌”的重要内容,聚焦解决农户的生产、销售、管理难题,重点在农副产品品质提升、打开产品销售渠道、农民增收等方面做文章,尤其是在“三块地”改革,通过推进“三园(院)一总部”模式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兄弟的增收渠道,使农民口袋更鼓。
截至发稿日,奉贤还有可售未售蜜梨170多万斤,“相信在区领导、企业等各方帮助下,今年,我们一定能实现丰产又丰收的梦想。”庄行镇杨溇村蜜梨种植大户戴荣章,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