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种植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7月10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豆野螟的发生与防治
  豆野螟俗称“蛀心虫”、“钻心虫”,主要为害豇豆、刀豆、扁豆等多种豆科蔬菜作物,以幼虫蛀食花蕾和豆荚,被害豆荚蛀孔,同时蛀孔外堆积粪便,严重影响商品性和产量。

  发生程度

  预计豆野螟属中等发生,部分田块偏重发生。

  预测依据

  据崇明向化测报点豇豆露地田间系统调查(自6月5日起至6月20日止):幼虫始见期为6月10日,同比7年平均偏早0.4天。累计调查500朵鲜落花和500根豇豆荚,落花虫花数20朵、落花幼虫数12头,豆荚幼虫数3头、豆荚蛀荚率4%。2012年~2018年同比平均,落花虫花数85.5朵,豆荚蛀荚率19.4%;另据城桥测报点自6月13日起至6月21日止,在保护地共调查300朵鲜落花,未查见幼虫;综合数据分析,当前豆野螟发生量低于7年同期平均。

  发生趋势分析

  今年进入梅雨季,其间以闷热、多雨和潮湿的天气为主,气候条件不利于露地豆野螟的防治。当前发生量相对往年同期偏少,但随着后期气温的持续升高和环境温度的适宜,将有利于豆野螟成虫羽化、繁殖和危害。6月底前后是豆野螟危害的始盛期,同时也是豆类作物开花结荚盛期。因此,该虫将对中、晚茬的豆类蔬菜作物造成较重的危害,请广大菜农和有关部门做好田间巡回调查和科学防治工作。

  防治意见

  1.防治对象:豇豆、扁豆、刀豆等豆科蔬菜。

  2.防治时期:早茬豇豆在6月底之前防治1次;中茬豇豆防治2次,第一次防治适期在7月5日左右,第二次防治适期在7月15日左右;晚茬豇豆根据生育期在花蕾始花期开始连续用药防治2~3次,防治间隔期7~8天;秋豇豆、秋刀豆、扁豆在盛花期后防治2~3次,用药间隔期7~10天。

  3.防治技巧:豆科蔬菜处于始花期至盛花期的各种类型田,用药时间为早上7点~10点(开花时)。

  4.防治药剂:可选用相关药剂按照说明书进行防治。

  注意事项

  1.豆类蔬菜等是连续采收作物,因此应首选安全间隔期较短的药剂防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2.绿色认证单位请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用药准则使用农药。崇侬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4版:动态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广告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种植
   第B08版:专题
沪郊7月桃树管理要点
芋污斑病
大棚草莓定植前土壤消毒技术
豆野螟的发生与防治
草菇生长发育所需条件
东方城乡报种植B07豆野螟的发生与防治 2018-07-10 2 2018年07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