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改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5月23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农村改革模式为全国农村改革探索新路子
  2014年底,国家正式批复在23个省区市建立3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成都市、内江市中区、巴中市巴州区、彭山县获批承担10个试验项目,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等多个试验项目。

  “四川农村改革试验区探索了很多新模式、新经验,符合四川本地的一些特点。”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副主任赵长保表示,四川的农村改革试验区无论是在土地制度上,还是在经营体制的创新上,都有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

  巴中市巴州区探索的农村房地预收储制度就是创新改革之一。巴州区探索允许6类宅基地使用权人申请宅基地有偿退出,包括在城镇已购有其他住房,退出的住房为非唯一住房的农民,这些农户通过自愿申请、经集体同意、乡镇复核、县区备案、公示认可、签订协议、兑现补助等多道程序后,可完成宅基地退出。

  在退出的宅基地储备方式上,当地政府主导建立了中介平台,专门负责对宅基地进行收储、整理、利用,垫付宅基地预收储资金,解决管理不规范问题,保障公司、集体以及农户利益不受损失。此外,当地还保留了退出农民“收回”宅基地的权利。

  据悉,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巴州区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1200余亩,新增耕地指标1100亩,整理土地8500余亩。

  四川农村改革试验区给赵长保留下的另外一个深刻印象,是对多项改革的综合运用,“四川在农村改革的过程中有一些制度创新,把几项改革融合到了一起,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崇州市是四川省的粮食主要产区,在近年来的改革过程中,面对农村土地细碎化、农业兼业化、劳动力弱质化等问题,崇州推进了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探索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农业共营制”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当地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折资入股,注册成立土地合作社。据了解,2016年崇州已有土地股份合作社246个,入社面积31万亩,入社农户9.09万户,占全市耕地面积、总农户的59%,全市粮食规模经营率达到70%以上。

  在破解农村“谁来种地”的问题上,崇州市通过搭建培育平台,选择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农机农技能手为培育对象,由专家学者、农机推广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从而培养“职业农民”。截至2016年已培育“职业农民”7348人。代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头条
   第A04版:观点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农事
   第A07版:关注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信息
   第B03版:热点
   第B04版:改革
   第B05版:市场
   第B06版:生活
   第B07版:品牌
   第B08版:国际
拓展功能 服务首都 融合产业 富裕农民
福建支持金融机构对贫困户批量放贷
江西严格脱贫攻坚督查问责机制
四川农村改革模式为全国农村改革探索新路子
东方城乡报改革B04四川农村改革模式为全国农村改革探索新路子 2017-05-23 2 2017年05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