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刚来到村里,与村民交流时,心里有一个好的想法,但由于说话不接‘地气’反而被村民误解,使好事变坏事。入选‘墩苗计划’后,在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如今自己能够和一些社区的伯伯、阿姨们打成一片,工作开展也比以前顺利了。”青浦区赵巷镇金汇村90后大学生村官王菊如是说。
赵巷镇好多“墩苗”成员中,都有王菊这样的感悟。近年来,赵巷镇立足制度、问题、需求三个导向,优化青年干部培养“墩苗计划”,成为加强青年干部锻炼和成长的载体,着力完善干部队伍梯队建设,打造一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青年干部队伍。
立足制度导向健全架构激发活力
所谓“墩苗”,就是农民通过中耕和压土,让庄稼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以提高产量和品质。赵巷镇党政领导认为,庄稼生长是这样,人才成长亦是如此。年轻干部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成熟到成熟,都需要一个递进式的历练期、培养期,青年干部只有到必要岗位上、艰苦环境中、急难险重任务中历练一番,才能增长见识、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强做群众工作、处理实际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在砥砺中茁壮成长起来。
王菊告诉记者,“墩苗计划”对她来说,就像是一次全新的岗位培训,帮助她真正完成了从大学生到一名基层村官的角色转换,这一切都得益于“墩苗计划”良好的运行机制。
在赵巷镇,像王菊一样参加“墩苗计划”的青年干部还有许多,他们都是从机关、村(居)、企事业单位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骨干,通过实行班组化管理模式,划分成5个小组,由组员自行担任班长、组长职务,负责班级的日常运作。此外,由镇党群办进行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组织培训。将“墩苗计划”作为干部队伍梯队建设的重要载体,明确培养目标、方式、要求,以立足“墩苗”平台,对全镇青年干部进行充分考察和全面了解,并在组织挂职锻炼、选拔任用、基层换届选举等工作中,加大对优秀青年干部的磨砺和使用。截至目前,“墩苗”成员中先后有25名青年干部走上科级管理岗位。
立足问题导向密切联系强化合力
赵巷镇“墩苗计划”坚持以“补短板、促长板”为思路,针对性地解决青年干部不够独立、缺合力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青年干部培育成效。
鲁无畏是一名参加工作两年的机关公务员。对小鲁来说,几乎每天都宅在机关科室的工作,使他感觉枯燥乏味,思路也愈发变得呆板,更不爱与人沟通合作。“墩苗计划”作为着力解决青年干部够学历、缺阅历的问题,通过组织学员参加“一组一品”特色项目,让青年从手语、合唱、朗诵、粘土和摄影五个项目中挑选自己喜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业余学习,并进行汇报演出。作为“墩苗”一员,小鲁平时业余喜爱歌唱的兴趣爱好,有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小鲁表示,“墩苗计划”不但为他在工作上提供了帮助,更丰富了他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交到了许多朋友,遇到问题时大家能够通力协作,他感到非常高兴。
与此同时,学员们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课题调研活动,经过5个月的基层调研,去年共形成了8篇调研报告,内容涵盖创新基层自治、完善综合治理、优化干部培育等多个方面。同时,利用“七一”系列活动的契机,组织青年干部对接老党员、老干部开展走访采风,向老前辈了解基层工作实情,讨教群众工作经验。“墩苗计划”还通过开设“赵巷墩苗计划”微信公众号,由“墩苗”小组轮流负责平台的维护工作,督促青年干部学好新技能,关心身边人,分享身边事。
立足需求导向实践锻炼提升能力
近年来,许多公益项目愈发得到年轻人的喜爱,为满足年轻人做公益、表达爱心的需求,赵巷镇“墩苗计划”通过联合镇团委、妇联等部门以及各村居,开展保洁、保安、保绿等志愿服务,并鼓励“墩苗”成员主动思考,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服务内涵。如将慈善与环保相结合,举办“全程热益”公益集市,由“墩苗”成员自愿捐出家中闲置物品进行摆摊义卖,在做环保、公益的同时,锻炼宣传讲解能力。“墩苗计划”将节日慰问与协同合作相结合,重阳节为老人制作西式餐点和水果色拉,从人员分工、联系敬老院到制作摆盘,由“墩苗”成员全程负责,在收获老人欢笑的同时,提高队伍凝聚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墩苗计划”还围绕中心重点工作,建强红色突击队。实行挂职锻炼制度,不定期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村居一线、信访维稳一线、社会综合管理一线等急、难、险、重岗位中学习锻炼,让青年干部在实践中迅速成长。同时,结合阶段性重点工作,不断为青年干部创造机会,开拓眼界思路、增强工作底气。如作为监督员参加基层换届选举工作;作为宣讲员参与“赵巷三项整治”政策宣讲、文明镇创建宣传;作为巡视员参与大型社区违规装修大检查等,切实提高青年干部处理急难事、突发事、群众事的能力和担当。